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東晉名將謝玄> 第6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部分 (3 / 4)

並非只為政治安定,不顧軍國之要,更非僅出於爭名奪利,詳見後論。

桓溫出鎮荊州,最大的問題是解決庾氏勢力。庾氏自成帝公元三三四年(咸和九年)陶侃卒後即得荊州,至公元三四五年(永和元年)已歷十一載,經營既久,根深蒂固。晉世荊州刺史例帶都督諸軍事號,所統兵力,除都督府兵、南蠻校尉府兵及諸州郡兵外,尚有另兩支特殊軍隊,一為駐守襄陽或其附近的邊將,多帶梁州刺史或南中郎將、都督(或監、督,下同)梁州或沔中軍事;一為郡治夏口的江夏相,通常帶督江夏、隨、義陽三郡軍事。庾亮、庾翼兄弟初領荊州時,梁州刺史本是出身流民帥、久鎮襄陽的桓宣,庾翼透過北伐將其排擠出襄陽,並借桓宣在北伐中失敗之由解除其兵權,甚至奪取了本以桓宣部曲立郡的義成郡,交給長子庾方之。桓溫到荊州後,不僅要奪取時鎮夏口的庾翼次子庾爰之所部(實即原庾翼所領),還必須剝奪庾方之手中的義成郡,將久經戰陣的沔中諸軍掌握在手中,才能高枕無憂。據《晉書》卷七三《庾翼傳》,代庾方之為義成太守、以徵虜將軍監沔中軍事的,正是劉惔。

桓溫為何攜極力反對自己出任荊州的劉惔至鎮,並處以沔中要地,現在已無可考知。一種可能是桓溫猶念昔日情好,就像任謝奕以司馬一樣,雖然謝奕恃舊不虔、蓬首縱酒、不理機務,桓溫仍以舊交容之;另一種可能,就是桓溫確實切需劉惔壓制沔中,如任袁喬以江夏相督三郡軍事之比。兩種可能中,作者比較傾向於後者,然而無論是哪種可能,在劉惔鎮沔中的時期,從史料中仍然可以看出二人關係的複雜。《世說新語·排調第二十五》“桓大司馬乘雪欲獵”條雲:桓大司馬(溫)乘雪欲獵,先過王劉諸人許。真長見其裝束單急,問:“老賊欲持此何作?”桓曰:“我若不為此,卿輩亦那得坐談?”

同條劉孝標註引《語林》曰:宣武(按,溫封南郡公,諡宣武)徵還,劉尹數十里迎之。桓都不語,直雲:“垂長衣,談清言,竟是誰功?”劉答曰:“晉德靈長,功豈在爾?”

桓溫自徐州徵還,劉惔遠迎數十里;桓溫鎮荊州後出獵,仍然先過劉惔;劉惔呼桓為“老賊”,更非尋常僚屬甚至親友所宜稱,可見二人私交依然密切。然而上引二人互相嘲謔之詞中卻暗藏玄機。桓溫謂劉惔能“垂長衣,談清言”是賴於桓之事功,劉惔則以“晉德靈長”為言,於自我解嘲之外,似亦有警告桓溫之意。二人不廢交情而政治對立,可以說是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產生的奇異現象。

會稽王仗以對抗桓溫荊州勢力的,是名士殷浩,殷浩少年不就徵辟,而長於清談,故名高當世,時人擬之管葛。劉惔與殷浩的關係原本也是相當好的,兩人不僅是談論之友,在政治上也都屬於會稽王一派,《世說新語》中記載了很多劉殷諸人相聚清談的軼事。如《世說新語·賞譽第八》“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條雲:王仲祖(濛)、劉真長造殷中軍(浩)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按,浩字淵源)。”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可見劉惔對殷浩的談論很是讚賞。又同書《識鑑第七》“王仲祖、謝仁祖、劉真長俱至丹陽墓所省殷揚州”條雲:

王仲祖、謝仁祖(尚)、劉真長俱至丹陽墓所省殷揚州(浩),殊有確然之志。既反,王謝相謂曰:“淵源不起,當如蒼生何?”深為憂嘆。劉曰:“卿諸人真憂淵源不起邪?”

按王劉殷謝既以清談相尚,又同為會稽王所敬待甚至倚仗,此時殷浩尚未表現出仕進之志,聲望極高,與謝安堅臥東山以養名望走的是同一條路。王謝見殷浩堅決不仕,憂及社稷,劉惔卻認定殷浩必將出山,可見其對殷浩瞭解頗深。然而殷浩手握中樞大權後,與劉惔關係卻有所惡化。如《世說新語·輕詆第二十六》“謝鎮西書與殷揚州”條雲:謝鎮西(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