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或者從馬背滑落至馬腹,急速而至的鵰翎箭擦著他們的脖頸電閃而過;反應慢的二名騎兵頓時被激射而至的鵰翎箭洞穿了咽喉,強勁的力道令他們身形倒飛,撞擊在後排的騎兵身上。
騎兵方陣頓時出現些許混亂,不過在面對咫尺的敵人槍戟兵方陣,這些混亂便被作戰素養極高騎兵及時調整,些許的混亂被猶如海嘯般的吶喊掩蓋了。
此時,太史慈也發現了敵人騎兵方陣中間的騎兵已經張弓搭箭,他同樣鼓足真氣對身後的槍戟兵命令道:“舉盾!”
他的話音才落,黃祖手持雁翎長柄刀便衝到他的面前,“幻影十八斬”之幻滅斬傾瀉而出,泛著灰色刀芒的雁翎刀在空中帶出連串的虛影,虛實相生,直奔太史慈的腦門劈去。
太史慈也不含糊,他雙手一抖,“衝浪十八式”之巨浪滔天,通體閃爍藍光的雷電斧帶起波浪形的槍勁撞擊在虛實相生的灰色刀芒上,瞬間二團絢爛的光芒撞擊在一起,“砰砰”的氣勁撞擊的爆炸聲響徹戰場。
二馬錯蹬,一個懷著滔天的仇恨,一個滿心的惱怒,二人便捨生忘死的纏鬥起來。
在荊州騎兵猶如浪潮撞擊到猶如礁石般江東的槍戟兵方陣前,前排騎兵身後連續響起“嗖嗖”的箭矢破空的聲音,密集的箭矢越過騎兵的頭頂和騎兵之間的空隙射向江東的槍戟兵方陣。
在敵軍的近身肉搏和箭矢遠端攻擊下,江東槍戟兵方陣,其前排將士舉著盾牌抵擋索命的密集箭矢,密集的箭矢被嚴密防守的江東盾牌兵成功的阻擋;之後,全速衝鋒的荊州騎兵策馬控制戰馬在急速中高高躍起,而後順勢挺槍直刺腳下的江東盾牌兵。荊州騎兵前後將士的配合,不可謂默契之極,密集的箭矢才到,騎兵便直接面對敵人了。騎兵絕對是盾牌兵的剋星,即便騎兵的武器傷不到敵人,萬一被馬蹄踩踏,結果不是死就是重傷……
等前排的騎兵和敵軍糾纏在一起,由急速衝鋒轉為靜止狀態,騎兵隊伍後面的四百騎兵從騎兵方陣二邊衝出來,分成二百人一組,去阻擊從二翼進攻的東吳騎兵了。
用四百人應對八百人,這個策略,明顯的說明荊州騎兵是企圖用較少的兵力阻擋對方的優勢兵力,同時用最大的兵力盡快擊殺江東的步兵,最後,再抽出兵力誅殺東吳騎兵。
與黃祖激烈爭鬥的太史慈注意到荊州騎兵的舉動,對於荊州騎兵的臨陣應敵變化,他深感佩服啊:這黃祖帶兵作戰,臨陣精妙的變化,果然有一套,並且荊州騎兵的個人實力比霸功將士略高一籌,和陷陣營將士、匈奴騎兵相差無幾……從此,太史慈不得不對黃祖高看一眼。
荊州騎兵只是從二人交戰的區域飛馳而過,根本沒有騎兵前來幫助黃祖對付太史慈。他們即便有心幫忙,也無法出手,因為二位超級猛將交手的區域,一般的騎兵也無法靠近,那凜冽縱橫的刀氣和斧芒不是他們所能抗拒的。
太史慈和黃祖交戰的後邊,荊州騎兵依仗先天的優勢,已經向江東步兵痛下殺手:那一刻,對於東吳槍戟兵來說,時間彷彿停滯了,空間裡只有居高臨下的寒光閃閃的槍刃。面對荊州騎兵的奪命一槍,本來是至少二名槍戟兵對付一名騎兵的,可是由於對方先一輪的箭矢進攻,身旁的同伴此時正舉著盾牌,他們只能一人應對索命的槍刃,他們之中力氣大計程車兵挺槍硬碰從天而降的槍刃,氣力一般計程車兵只能後退,舉槍架住瞬息而至的槍刃。
融合戰馬衝勁的槍刃力道極大,在躍起的戰馬前蹄落地時,騎兵手中的槍戟不是磕飛江東步兵的武器和盾牌,就是長驅直入刺進江東步兵的盔甲,“咣噹”“噗噗”以及壓抑的痛楚慘嚎的聲音接連響起,瞬間擴充套件,充斥戰場。
一排排江東步兵倒在血泊之中,當荊州騎兵從敵人的身體裡抽出兵器準備發動新一輪進攻時,十米外的手持特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