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以李淵馬首是瞻,這李淵自己還沒有起兵呢,關隴世家就有盼頭,就算您真的要起事,起碼也等李淵先動,再觀察一下的好。”
薛舉冷笑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李淵要是起兵了,那關隴世家全都會倒向他,還有我什麼事嗎?”
郝瑗搖了搖頭:“不,主公,話不是這樣說的,楊廣對於李淵的防備是非常嚴密的,並不是說李淵就能隨便自立,登高一呼,就得關隴群雄相助。再說了,還有王世充幫著盯緊李淵,也不會讓他輕易得到關中。這也是李淵這個老狐狸忍到現在也沒出手的原因。主公,既然連王世充都不急,不當這出頭鳥,咱們又何必現在就沉不住氣跳出來呢。大爭之世,只有越能忍到最後的人,才越可能得到天下。”
薛舉搖了搖頭:“不,智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李淵現在已經給楊廣和王世充牽制住了,困守太原,一事無成,你以為他不想起兵嗎?他是無兵可起!我聽說前一陣他因為戰敗之事,還給楊廣問責下了獄,即使是這樣,他也沒有起事,可見他沒這個實力,若不趁他現在起不了兵,我們趕快奪取隴右,關中的話,等李淵找到機會,擺脫隋朝的控制與監視,那就悔之晚矣了!”
“至於王世充,他現在在東都應付李密都很吃力,更別說有空管李淵,管我們了,竇建德已經在河北成了氣候,徐蓋李密又上了瓦崗,這些當年跟我們一起謀劃天下的傢伙,現在一個個都已經成為亂世梟雄了,你以為他們會放過我薛舉嗎?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得了天下後,都不會容我的。與其到時候給人殺到頭上,不如現在奮起一搏,起碼,還有得天下的可能呢!”
郝瑗知道是無法再說服薛舉了,嘆了口氣:“主公,如果您執意要起兵,請答應我兩件事情,如果做到這兩件事,那即使不能爭霸天下,起碼也可割據一方,沒那麼容易給人消滅。”
薛舉的眉頭皺了皺,這話讓他不舒服,但是郝瑗跟隨他多年,就相於王世充的魏徵,留在身邊就是要聽真話,實話的,而不是那些漂亮的客套話,他點了點頭,說道:“智囊請說吧,我一定會辦到的。”
郝瑗正色道:“這第一,剛起兵的時候,不要殺害隋朝的官吏,士人,將校,如果他們願意留下,那就留用,如果不想留,就放走,從一開始就要豎立起以仁為本的概念,如此才能安定人心。而且,您不要開始就學著唐弼李弘芝那樣稱帝,亂世中先這樣稱帝的,我還沒見過哪個能笑到最後,您可以按羌胡風俗,自稱將軍,大單于或者是天王,但絕不能自立為君!”(未完待續。)
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薛舉起兵
薛舉皺了皺眉頭:“為什麼?既然已經起兵了,那也就沒了後路,難道不稱帝,就能以後不給清算了?再說了,大單于,天王這些,都是胡人君主的名稱,不也跟皇帝沒兩樣嘛。我聽說如果起事的時候,自立為天子,設百官,那樣當官的名額就多出許多,能吸引許多人來投奔呢。”
郝瑗搖了搖頭:“主公可知為什麼現在天下沒哪路有雄心壯志的豪強是主動稱帝的,只有李弘芝,梁師都這樣的三流貨色才急不可奈地稱帝呢?為什麼象羅藝,竇建德,李密這樣真正的雄才都不稱帝,只有那些只佔了一兩個郡,兵馬不過數千,幾萬的小勢力,才要過這一把皇帝癮?”
薛舉勾了勾嘴角:“大概是他們怕樹大招風,率先稱帝會招來隋室的討伐吧。”
郝瑗嘆了口氣:“主公想的太簡單了,象李密,竇建德這樣的,包括羅藝,已經樹大招風了,不管稱不稱帝,都會給討伐,但是一旦稱了帝,以他們所在的關鍵位置,不是中原就是河北,那就是跟隋室要首當其衝,所謂天無二日,天下計程車人,英雄們要麼認為隋室還是合法政權,視李密為亂臣賊子,要麼視李密為未來的希望,主動背棄楊廣,沒有第三條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