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戰艦> 第1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部分 (1 / 4)

正觀念,追求實證的嚴謹思維方式等等。現實中的武術也並不直接培養出武俠文化。除了解放前向愷然(平江不肖生)等極少的例子外,武俠作家基本上不懂武術。他們只是借用了武術的文化成份,構造起武俠的藝術世界。科幻更是如此。科幻作家嚴格來說,仍然是文人,極少有科幻作家在參與科學實踐。即使參與,往往也與他們的創作領域無關。

筆者翻閱的有限的文學理論著作中,沒有類似於“源文化”的概念。當傳統文學理論家探討“文學與世界”的關係時,他們的視野是泛泛的,甚至可以說是空泛的。在他們看來,整個文學反映了整個世界,所以沒有源文化的思路。但是,如果從型別文學出發考查文學與世界的關係,很容易發現,文學從來不是反映整個世界的。整個文學劃分為許多型別。每一個型別對應一到幾種源文化,對應一到幾種實踐領域。

提出“源文化”的概念,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一方面,即使把現有的文學型別都加在一起,形成的整個文學也遠遠不足以體現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還有許多社會實踐領域,沒有相應的文學型別去對照。另一方面,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研究某個具體的文學型別,也是大而無當的。每種文化型別都不是無源之水。它的源頭就是它的源文化。那個源文化生命力強大與否,最終決定著那個文學型別的生命力強大與否。

型別文學在中國有極大的發展餘地。身為中文作者,也天生便有發展型別文學的優勢。試想,一個羅馬尼亞的科幻作家,或者一個巴基斯坦烏爾都語的偵探小說家,能夠贏得多大的市場呢?如果那個狹窄的市場不能維持他的創作,他又有多少機會反覆地創作,直到把自己的水平磨練到爐火純青呢?在外國科幻史和中國科幻史部分,筆者都提出了這個問題:象斯坦尼斯拉夫列姆,或者中國繁文地區的科幻作家,他們的機會遠小於大語種的科幻作家。科幻如此,其它任何型別文學也都如此。世界上雖然有兩千多種語言,但談得上維持一個文學市場的,不過是很少的一些大語種。而能夠維持型別文學市場的,更少而又少。

因此,中國已經貢獻了世界一流的武俠作家,中國還將貢獻世界一流的科幻、奇幻、偵探等型別文學作家。這裡面當然是沾了語言使用人口的便宜,但反過來,這也是個責任。有這麼多的閱讀人口而仍不能成功,只能說明我們作家的才智有問題。

在下卷裡,筆者由內到外,先介紹科幻文藝的內部分類。再討論它和文學大家庭左鄰右舍們的關係。

作品相關 《科幻與科學》簡介

迄今為止,大部分談論科幻的文字,都是在談論科幻與科學的關係。不過,所涉及的,基本是科幻與具體學科的關係,如物理、化學、天文,遺傳學等等。筆者以為,那只是在瞭解具體的科幻創意時要抓住的一些線索,而不是在全面分析科幻與科學的關係。在本書第一卷裡,筆者主要分析科幻中的具體科學知識。

在本卷裡,筆者主要討論科幻與作為一個整體的科學之間的關係。那麼,有沒有把科學當成一個整體來研究的學問呢?有的,那就是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和科技史。這是一組“三位一體”的學問:科學哲學是研究科學本身邏輯結構的一門學科,可謂是科學的內部研究。科學社會學研究科學在整個社會這個大背景中的位置,科學與社會其它領域的關係,可謂科學的外部研究。而科學的內部結構和外部關係不可能凝固不動。研究它們在歷史方向上的運動,就是科學技術史的領域。

巧得很,這“三位一體”的三門學科在科學界,和科幻文學在文學界一樣,也是內容不規範,地位不明確,但很有發展前途的新生弱勢力量。

除此之外,未來學和科幻文學幾乎是孿生姐弟,它們血緣相近,關注點也幾乎一樣。只不過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