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戰艦> 第54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4部分 (1 / 4)

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美國科幻界和英語讀者的範圍。這部作品描寫了一個雌雄同體的外星種族,每月有一段時間隨機地變成男性或女性。這種外在的雌雄同體實際上是人類心靈世界雌雄同體的直喻。《黑暗的左手》是性別矛盾這個傳統題材在科幻小說中的體現。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六章:在和平中大發展(1下)

在面向未來的美國,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1920——1986)是一位少有的復古派的科幻作家。他醉心於在浩翰的星際背景下,描寫劍法、巫術、騎士精神和宮庭陰謀。《沙丘》系列是他的這些創作思想集大成之作,也是當代的科幻經典。這個系列的第一部《沙丘世界》出版於1963,當時僅僅是一部影響一般的長篇科幻。後來又出版了續集《沙丘先知》(1965)和《沙丘的孩子們》(1976)。第三捲成為精裝本科幻小說中的第一部暢銷書,作者才算大功告成。後來,作者又出版了第四部《沙丘神皇》(1982)。不過這第四卷書被評價為是專門迎合文學評論家的作品,在文學評論界和在讀者中間的反應恰成鮮明對比。

赫伯特在《沙丘》中塑造了一個完全沙漠化的行星阿拉基。這裡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但因為出產能使人形成預知能力的香料而成為宇宙間的寶藏。在類似於中世紀的銀河國家裡,皇帝和貴族都在謀取這個行星,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明爭暗鬥。八十年代以後,《沙丘》先是被改編成電子遊戲,後是被搬上銀幕,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

在當時的美國,還產生了一位很奇特的科幻作家保羅利尼巴格(1913——1966),以筆名科德威納史密斯而廣為人知。當孫中山在美國從事革命運動時,利尼巴格的父親與之成為好友,並擔任孫中山的法律顧問和辛亥革命的一個籌款人。因為這種交情,孫中山也成了利尼巴格的教父。二戰中,利尼巴格因為這些關係,在中國國民政府內任職,同時也擔任美國情報部門的工作,並因此而過著神龍不見首尾的神秘生活。

這些經歷給了利尼巴格特殊的視角。1950年,他開始創作科幻小說,代表作有《與鼠龍對局》、《掃瞄員白白活著》、《在老地球下面》等等。獨特的眼光使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風格奇特。利尼巴格的成功代表著科幻文學作為文化融合體的性質。

詹姆斯岡恩除了教學與理論研究外,在科幻小說創作方面也有獨道之處。以筆者所見,他是一位被過於重視的科幻理論家和被過於忽視的科幻小說作家。岡恩那些涉及自然科學的科幻小說,因襲了傳統題材。而那些涉及社會科學的科幻小說則有很大創見,他可以說是極少數在社會科學幻想小說上進行了積極嘗試的作家。岡恩在《夕陽園歷險記》中描寫了代際矛盾,在《日日如聖誕》中描寫了過度消費問題,在《長生不死》中描寫了醫療體制對社會資源的過度侵佔。在《玩具熊》中描寫了過度社會分工帶來的問題。社會科學幻想小說歷來是科幻文學的弱項,反之,它也是科幻文學的下一個突破點。而岡恩的這些作品可以給人們提供很好借鑑。

同時,岡恩又是科班出身的文學理論家。他的作品在文學技巧上精雕細刻,富於藝術鑑賞價值。這種寫作風格,使他的作品很難成為流行文化,但更適合“小資”的閱讀趣味。

正是在二戰後到七十年代這個階段,科幻文學成為美國社會中持續的、普遍的文化成份,一兩代人在科幻小說的氛圍中長大,他們對世界的看法明顯不同於前輩,並且把這種不同帶到成熟後的創業中去。完成了許多“科幻”般的事業。經濟學家弗裡德曼曾經回憶說,他在學生時代,讀過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於是立志要研究“歷史數學”,成為社會的預言家。後來因為現實中沒有這個學問,便從事了非常近似的經濟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