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臺幣五百萬元資金,搞起了宣傳科學和科幻的“科科網”,是兩岸三地惟一以科幻為主題的專業網站。但很快便因為資金不繼而關閉了。2001年,透過葉李華的組織,臺積電等大企業的資助下,臺灣科幻圈同仁舉辦了“倪匡科幻獎”徵文,面向短篇科幻小說和科幻評論文章。迄今為止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該獎的短篇小說首獎達到二十五萬新臺幣(約合六萬餘元人民幣),即使在臺灣地區文學界裡也是很高的。這個徵文吸引了兩岸三地許多作家參加。
臺灣科幻文學作者比香港多,雖未有人獲得如倪匡那樣的成功,但文學素質普遍高超。社會活動能力強。正是香港科幻所缺乏的“中產階級”。七十年代開始,這些作者即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切磋交流。這與大陸科幻界頗為相似。
臺灣科幻作家們大多擁有中華文化的情懷,在作品裡表達了對中國強盛未來的希望。由於基本都出身於文學陣營,臺灣科幻作家從一開始便具有足夠的藝術自覺性,發展在更為文學化的軌道上。
自八十年代中期開始,臺灣科幻界便與大陸科幻界建立聯絡,黃海曾於1988年來到大陸,與葉永烈會面。姜雲生則是大陸方面介紹臺灣科幻的主要人物。《幻象》雜誌創辦後,葉永烈還曾擔任編委。大陸和臺灣作家互相將對方作品介紹給本地出版社,擴大影響。臺灣黃海、張系國等人的作品在大陸出版。大陸作家王晉康、劉慈欣、鄭軍、劉相輝等人的作品都在臺灣出版。進入21世紀後,網際網路的普及更方便了兩岸科幻作家間的聯絡。
由於繁文版市場的相對狹小,以及市場開拓能力不足,自《幻像》停刊後,臺灣科幻界暫時失去了凝聚力。目前處於比較分散和停滯的階段。
第二節:拓荒人張系國
1968年年,臺灣工程師,控制論專家張系國發表了《超人列傳》。轟動一時。張系國1944年出生於重慶,在臺灣長大。《超人列傳》一步到位,完全切入了當時世界科幻的主流,對科技發展扭曲人性的陰暗未來作了警示性的描寫。而作者在這篇小說裡表現出來的幽默恢諧也成為以後張系國科幻小說的特色。
1976年開始,張系國以“醒石”為筆名,在臺灣《聯合報》副刊主持科幻小說精選專欄。為臺灣科幻的發展大聲疾呼。張系國以“呼回世界”為背景,創作了“太空劇”式的長篇科幻小說《城》系列,包括《五玉碟》、《龍城飛將》、《一羽毛》三部。另外,包括在《星雲組曲》裡的一些短篇也同樣以“呼回世界”為背景。該系列在太空中構造了一個近乎中世紀的社會,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種種弊端擺在這個舞臺上諷刺鞭笞,別有趣味。該系列作品堪稱是臺灣科幻小說的代表作。也是中文科幻“太空劇”題材的佳作。
張系國現任美國知識系統學院院長,在美國定居,基本退出科幻舞臺。
第三節:勤奮的黃海
臺灣科幻另一位開拓者是黃海。黃海本名黃炳煌,原籍江西,1943年1月1日出生於臺中市。曾任《聯合報》編輯,《兒童月刊》主編,兼任過《中央日報》編輯、照明出版社(科幻小說叢書)總編輯等職。早年因為校對翻譯科幻小說的文稿,接觸到西方科幻小說,開始了自己的科幻之路。黃海於1960年代末期由文藝小說轉入科幻小說創作,一九八○年代又轉入兒童科幻小說、科幻童話的創作,並連獲大獎,奠定在臺灣兒童文學界和科幻文學界的地位。
黃海歷年所獲獎項有洪建全文學獎少年小說首獎(《奇異的航行》)、中山文藝獎(《嫦娥城》)、國家文藝獎(《大鼻國曆險記》)、東方少年科幻小說獎(《地球逃亡》)、中華兒童文學獎(《航向未來》)。其於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出版的《一零一零一年的太空旅行》是臺灣文壇第一本較具規模的科幻小說集。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