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戰艦> 第105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5部分 (1 / 4)

具體到科幻電影,有這樣兩類角色最值得關注。一是銀幕上的科學家。理論上講,現實題材的電影都試圖反映現實,那麼,科學家作為現實生活中一個重要職業群體,當然也應該大量出現在現實題材電影裡。但實際上,除了《李四光》、《詹天佑》、《美麗心靈》等廖廖幾部片子外,“現實主義”往往回避表現科學工作者。所以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形象更多是出現在科幻電影裡。於是,演好銀幕上的科學家,不僅是製作優勢科幻電影的需要,更給整個電影表演理論提供了經驗。

其次是科幻片中的“非人角色”。怎麼演好不是人的“人”,這種挑戰或者出現在魔幻電影裡,或者出現在科幻電影裡。所以,只重要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的電影理論界對此不重視,甚至乾脆視而不見,也是很能夠理解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不值得重視。除此之外,科幻片裡還有其它一些出色的表演例項需要我們給予關注。

第一節:銀幕上的科學家

科學家可能是電影演員最難演好的角色。演員總體來說是一個靠容貌和形體取勝的工作。近年來雖然流行“醜星”、“普通人”,其實不過是反用這個規律而已。而且,在實踐領域裡,學院派演員往往不及藝校培訓班出身的“野路子”。演員總體所受的文化教育通常偏少,

所以說,單從職業上講,影視演員與職業科學家可謂天差地別的兩種行業。但是,難以想象在科幻片中,沒有出色的科學家角色。許多人在提到中國科幻電影製作之難時,都只強調了中國電影界在投資與技術的劣勢。但是,如果這兩方面都解決了,製片和導演準備讓誰去出演片中的科學工作者呢?帥哥靚妹們嗎?

在本節裡,筆者透過幾個出色的科學家形象,分析一下科幻片中科學家角色的特點。

一、瑪麗博士

中國觀眾最早看到科幻片中的科學家,可能要算伊麗莎白瑪麗博士,《大西洋底來的人》中的女主角。由於電視劇情節豐富,擅長表現人物,於是,她身穿白大衣的形象,留在了一代電視觀眾的腦海裡。在瑪麗博士身上,也極好地體現了科學家角色的特點。科學的原始動力就是好奇心。而在銀幕或者熒屏上,演員必須表演出表現好奇心。當瑪麗博士觀察儀器時,久久地凝視、眉頭緊鎖,時而驚訝,時而迷茫。

這些動作無疑屬於真正的科學家。事實上,觀眾可能根本記不清這些表演。因為科學家形象在影片中要做的,不是把觀眾的視線引到自己身上。那是時尚類明星的作法。他們更需要突出自己的魅力,以便出賣服、髮式和廣告份額。在科幻片中,科學家角色要把觀眾的視線引到他們觀察物件身上。瑪麗博士無疑成功地作到了這一點。

二、達斯汀霍夫曼

瑪麗奧勃萊恩在《電影表演》一書中,將達斯汀霍夫曼歸為性格演員的型別:觀眾雖然認識這個演員,但還是對這個新的人物形象做出反應,暫時忘記了演員本人。(《電影表演》36頁,瑪麗奧勃萊恩著,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通俗點說,就是演什麼象什麼的真正的專業演員。這是給一位演員最高的稱讚。霍夫曼在漫長的演員生涯中,出演了差距極大的角色:變裝男子、自閉症患者、混入印弟安人部落裡的白人……所以,當他出演科學家時,完全能夠把他們演得入木三分。

霍夫曼出演科幻片中的科學家,是他中老年時期的事。所以,也符合科學家的實際情況:有一定地位的科學工作者都不是青年人。在九十年代前期製作的科幻片《恐怖地帶》中,霍夫曼就把主人公那有些木訥的科學家形象塑造得很好。而當他執著地要前妻尋找病毒攜帶者的時候,不停地揮手,打電話,以及蠻不講理的聲音,又透露出專業人士的自信。“我在我的領域裡是專家!”科學家必須有這種氣質才符合實際。

在科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