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戰艦> 第105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5部分 (3 / 4)

奇蹟》中,戈德布拉姆扮演一箇中學物理教師。雖然不是專業科學家,但在這部小鎮為背景的影片裡,他算得上是科學知識的代言人。

再到《侏羅紀公園》中,戈德布拉姆出演數學家馬爾科姆。又向銀幕上專業科學家邁進一大步。在續集《失落的世界》中,他更成為故事主角。在戰火紛飛的《獨立日》中,惟一一個有智慧的角色——電腦專家也由戈德布拉姆出演。是影片裡惟一有智慧而不是有武力的角色。到這個時候,出演科學家似乎已經是他固定的型別了。

雖然筆者舉了一些成功的例子。但其實就在匯全世界電影精英於一處的好萊塢,能夠成功塑造科學家形象的演員也微乎其微,大多數情況下,仍然是拿些帥哥和靚妹來充數。比如在科幻電影《透明人》裡,我們看到的科學家只是一群嬉皮士青年。

科學家角色有什麼特點呢?首先,現實生活中一流的科學家不可能太年輕,現代科學是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已經很難象一、兩個世紀以前那樣出現少年英雄了。香港科幻動作片《幻影特攻》曾讓鄭伊健去主演一個科學家角色,更多地是讓他展現武打技巧和男歡女愛,結果搞得不倫不類。《哥魯達》裡面過於青春麗質的“李娜”,也很難讓觀眾信服。

其次,他(她)必須擁有一種大知識分子氣質。深思熟慮、超然、內向、有洞察力,這些內在的東西是模仿不來的。上述大部分科學家形象都是相貌平平,在扮相上更不時尚。突出的就是他們的學者氣質。

當然,科學家角色並非就不能從很帥的演員裡找。在現實題材電影《火山》中,皮爾斯布魯斯南就成功出演了地質學家。他把眼鏡一戴,立刻就是一個標準的科學家形象。那是多年積累的素質,而並不是單純的外表優勢。

再次,科學家在科幻片中就象節目主持人。他需要作的,不是把觀眾的視線集中到自己身上,而是把它集中到片中的科幻創意上。具體到表演,需要演員更多地展示驚訝、關注、震驚,等等。可以舉一個失敗的例子,《巨人,福賓專案》中的福賓。他是個失敗者。由他主持研製的電腦“巨人”最終反叛了人類。但福賓在大部分情節裡,風度翩翩,鎮定自若,宛如007。面對“巨人”的種種變故毫無驚異之感。這是演員想單純展示自己的魅力,導致的失敗。

第五卷:科幻影視概述 第十一章:科幻影視的表演藝術(2)

第二節:科幻片中的“非人角色”

在第四卷《科幻藝術基本規律》中,筆者主要以科幻小說為素材,分析了科幻作品裡的“非人角色”。所謂非人角色,指具有智慧,是故事情節的參與者,但又不是正常意義上的人的角色。包括外星人、機器人、變異人等等。

不是每部科幻影視裡都有非人角色。擁有非人角色的科幻片,也不一定要由演員來扮演。模型或者電腦特技都能塑造一定的非人角色。但是,那些由真人扮演的非人角色,既是科幻片在表演領域的重要特色,也是對傳統表演理論的有力挑戰。因為傳統理論根本不包含這個內容。

演員應具有對他所扮演的角色的深刻的內心體驗。《表演詩學》197頁,彭萬榮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是表演活動的金科玉律。問題在於,如果角色根本就不是人,演員如何去具有“他”的內心體驗呢?

這個難題並非只有科幻片演員才遇到。魔幻電影、魔幻戲劇也是一樣。集神性、人性和動物性於一身的孫悟空、豬八戒,自古以來不知道有多少演員曾經扮演過。可惜,很少有研究表演理論的專家去分析,演員如何去體驗這些非人角色的“內心世界”。對理論家來說,出演非人角色,畢竟是現實主義之外微不足道的特例。

如今,當理論家們面對那些由演員扮演的超人、特異功能人、外星人和機器人時,他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