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的人則不知所云。武俠文學這樣的特殊語境,是數不清的武俠作家和作品在漫長時間裡共同構造的。
科幻文學經過長期發展,也形成了自己的話語環境。象“機器人工學三定律”和“外祖父悖論”這樣的詞彙,不僅非科學迷不懂,科學家也不會明白。因為它們根本就不是科學術語,而只是在科幻圈內部流行。科幻文學自身的語言特點,也既不同於其它文學門類,更不是學術論文。
最能夠反映科幻文學特殊語境問題的,首先是翻譯領域。這些科幻文學自造的術語,往往成為翻譯上的難點,因為標準字典上並沒有相關的解釋。中國科幻界有一批成功的科幻文學翻譯家,如吳定柏、郭建中、孫維梓、趙海虹等。他們的重要經驗,就在於長期接觸外國科幻作品,知道這些“新詞”的來龍去脈。而同樣就學於外文專業,卻不接觸科幻小說的朋友卻不知從何入手。八十年代外國科幻小說的翻譯質量明顯好於當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翻譯新手不知道怎麼去翻譯那些“科幻術語”,或者慣例。
近年來,不少出版社引進外國科幻名作,在選題上都很準確,就是翻譯質量不敢恭維。其中譯錯這些“新詞”是關鍵問題。比如中文版的《彩圖百科全書》,選題極好。就是其中有許多莫明其妙的翻譯。從直譯上講並沒有翻錯,但卻與科幻界的習慣用語相差很遠。只有反覆參考上下文,才知道它們講的是什麼。
下卷裡要提到的“反科幻小說”也能夠體現出科幻文學的話語環境。這類作品完全建築在整個科幻文學的話語環境中。裡面的機智、圈套完全來自其它科幻作品。科幻迷讀完後會心一笑,非科幻迷則難以欣賞。
科幻文學的另一個話語環境問題,是俗語的迴避和創造。在現實題材文學中,大量方言和流行語成為豐富小說個性,揭示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而在相當一部分科幻小說中,由於時空背景遠離現實,使用方言或者流行語,不僅不會增添生動性,反而會使作品顯得虛假。故而科幻作者往往要主動迴避這些有個性的語言。並且還是創造出適合於虛擬背景的新俗語。
比如,人物姓名最能反映時代特徵。於是,未來世界的人物姓名就不應該與今人一致。科幻作家們儘可能突出這種區別。王晉康在《類人》中,甚至以《中國人姓名法》的形式,讓故事裡所有的中國人都取四個字的名字。
第四卷:科幻的藝術規律 第七章:語言問題(3)
第三節:科幻式修辭
如果把一篇小說比作演員的話,修辭就是他在出場前上的妝。缺乏修辭的作品肯定是粗糙的作品,不管它的思想價值如何,它的文學價值肯定極其有限。
在科幻文學誕生初期,作家們忙著消化新主題,開拓新題材,修辭問題提不上日程。偶有個把文法大家,也是個人天分使然。而到了晚近時期,科幻作家們普遍開始“工筆細繪”,漂亮的修辭在第一流的科幻小說裡比比皆是。
在諸多修辭方法裡,比喻被使用得最多。比喻的宗旨,就是用熟悉的事物說明不熟悉的事物。於是,在科幻小說中,作者便經常使用比喻,把超越讀者常識的科學技術知識解釋給讀者聽。但也有相反的例子,用科幻獨特的語言來比喻人們熟悉的生活現象。這些比喻是科幻文學中特有的修辭。比如將危險比喻成“黑洞”,形容一個人聰明,將他比喻成“電腦”,等等。這些喻體對於大眾不是熟悉的事物,但在科幻圈裡它們都有普遍意義。
這種比喻雖然並不黨見,但因為與普通的修辭方法完全相反,顧而值得一提。
第四卷:科幻的藝術規律 第八章:傳統文學技巧的應用(1)
上八章前言
第一節:敘述方法
第二節:小說結構
第三節:一般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