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歷史軍事>去大明山明頂山莊用門票嗎> 第168章 救援河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8章 救援河西 (1 / 2)

宋瑛距離廣寧很近,隔夜即到。自去年懿州遇警後,遼王讓張石以遼東都司參謀部的名義對遼東其他各衛進行輪訓。到李景隆廢除遼東都司參謀部,和遼王府關係鬧僵時,張石已經幫助義州衛訓練了三營人馬。

義州衛的兩營人馬輪訓結束後,就分別駐紮在懿州北新建的魏家嶺關和黑山以北的撫遠關,替遼王看護廣寧的北大門。

義州衛指揮使宋琥看到遼王失勢後,曾經多次下令宋瑛把人馬帶回義州,宋瑛均置之不理。

在接到遼王的調令後,宋瑛以為廣寧出現了險情,二話不說,率領五百人馬一夜急行軍,於天亮時分趕回了廣寧。

聽了遼王的介紹,他這才知道竟是西域哈密衛要造反,自己的父親宋晟可能有危險,馬上又要帶著人馬出發。

朱植耐心勸他說:

“宋都督久經戰陣,肯定會收縮兵力,固守待援,堅守涼州城三個月應該沒有問題。你這樣急匆匆地過去,反而容易為敵所乘。”

“這樣,你先安排士兵們休整,等王府給將士們準備些戰馬,再從中護衛給你調撥一批利器。”

“你們這幾天要儘快熟悉操練。等金山伯到了廣寧之後,你們一起快馬增援涼州。”

宋瑛一聽遼王早有安排,也不再堅持,只是跪下給遼王磕了三個響頭。

五天後,遠在千里之外黃龍府養馬的金山伯濮璵也到了廣寧。這都要歸功於易信的未雨綢繆。

早在去年北伐後,易信就令夜不收又在長春和廣寧之間培養了幾批信鴿,現在都基本具備歸巢傳信能力。遼王讓瀋陽夜不收放出四隻信鴿到長春,讓平安再從長春派快馬傳信到黃龍府。

為了以防萬一,遼王同時又派快馬到長春傳達命令。宋忠離開遼東前,已經在東北建立比較完善的驛站系統,中間有馬匹換乘,即使如此,瀋陽至長春之間仍然達不到四十里一驛的密度,只能確保信使日行五百里左右,單程也需要三到四日。

幸運的是,平安在長春先收到了飛鴿傳書,迅速轉告了濮璵,這比驛站送信還是快了不少時間。

在等待濮璵的時間裡,遼王給宋瑛的步兵營加強了五十支迅雷銃和五十支新式鋼弩,每人也按騎兵的要求,配備兩匹軍馬,十五日干糧,再送上十兩開拔現銀。

義州衛官兵無不感激涕零。

朱大能專門為濮璵組建了一個五百人的加強騎兵營,由去年隨郭驥遠涉重洋、採購戰馬的俞靖擔任營官,骨幹從中護衛選配,士兵則從去年新收的五百錫伯和蒙古兵中挑選。

因為上次明軍盔甲準備不足,吃了大虧,這次出征的明軍全部換上新設計的笠式鋼盔和精心製作的棉甲,防禦力得到明顯加強。

其實在冷兵器時代,激烈的戰鬥對體力消耗極大,一味強調防禦力強的金屬鎧甲並不可取,容易過早造成防守士兵體力的透支。

尤其是在宋代,為了達到刀槍不入的效果,一套完整的札甲一度達到六、七十斤重,硬生生地把士兵變成笨重的烏龜,進攻無力,反應遲鈍,動作緩慢。

無論是契丹、女真,還是西夏、蒙古騎兵,只要用輕騎兵圍著宋兵調戲半個時辰,都能把宋兵給累得半死,舉不起刀來。

但是,完全不採取防禦措施,近戰風險也很大。遼王府護衛在好幾次小規模的戰鬥中吃虧,都和士兵完全不配盔甲具有一定關係。

所以朱植就參照明末和清代流行的棉甲,製造大明版的棉甲。新式棉甲只需要在棉衣內部的重要位置綴上一些鐵片,經濟實惠,防禦指數也不錯,更重要的是全套行頭不過二十來斤,對部隊的機動性和士兵的體力影響並不大。

為確保和朝廷經營西域方略保證一致,朱植特地在行前對宋瑛和濮璵分別作了交代,同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