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4部分 (3 / 4)

國內吸引了不少上層人士,隱隱有了對抗佛教的本錢,這也難怪洪丹陽提出會引發新一輪佛道之爭。(未完待續。。)

p

章節目錄 第七百一十章 司徒信

洪丹陽大略解釋了佛道之爭的由來,讓楊星明白了這其中的歷史糾葛。其實在他看來這就是宗教企圖影響政治,獲得更大權利和世俗社會承認的一場長期博弈。中國傳統上並不是一個宗教國家,興奉祖先多於信奉不知所謂的神仙。像歐洲中世紀那樣搞宗教裁判所壓制思想的做法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所以佛道兩家就只能在統治者身上打主意。

但中國統治階層從西漢起就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了正統理論,修佛修道的統治者都被看為異端,只能算作個人愛好。更何況些統治者對宗教是抱著純利用的態度,佛道都不過是用來麻痺廣大民眾的工具,帝王術裡連儒家法家都是有用就拿來用,佛道等宗教更是合手就信,不合手就丟在一起,進入現代社會後,封建思想遺存濃厚,不思進取改變的道教和佛教相比就處在了下風。

而他和宇正清之間的矛盾也基於這個緣故,建國後那場大動亂讓國內宗教界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破四舊摧毀了不少佛道兩派的殿堂和經典,當然造反派裡也不全是思想單純的熱血青年,宇正清為了打倒佛道思想當初也對其下了一番功夫研究。而中國佛道歷史源遠流長,就算大部分人是神棍,也總會出現一兩個類似洪丹陽這樣真有本領的人物,所以宇正清就想把他們集合起來為他所用。這才有了那次宗教人士聚會。留下了他和洪丹陽的合影。

可惜他的野心和大勢相比還是微不足道,在政治鬥爭中迅速失敗讓他沒了退路,幸好他的帝王學厚黑學功底不錯,本身又jīng通佛法道義,選擇了遁入空門再徐徐圖之的道路,現在看來居然讓他走成功了這條道路。對於他這種思想上的急劇轉變,洪丹陽很是瞧不起,認為他是混進宗教界的騙子,後來由於佛道之爭更是勢成水火。

楊星對此倒是不以為然,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一向是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距一旦過大,夢想幻滅的結果就是歸隱山林或是投身佛道之說。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晉代竹林七賢傲笑山林。就是為了躲避政治黑暗。而民國時期那位著名的弘一大師,更是出家前身兼畫家、文學家和戲劇家於一身的大文豪,最後突然遁入空門讓周圍的人。這位宇正清的選擇,的確是一名政治投機者的作為,可見他之前那些理論都是騙人的。

對他這種喜歡琢磨帝王心術的野心家來說,很是看重洪丹陽的預知占卜之術,可洪丹陽那時雖然受到迫害,卻早看透了他心思,不肯和他同流合汙,只奉送了幾句箴言。jǐng告他要儘早收手,否則會很快樹倒猴孫散。最後果然讓洪丹陽一語成讖,宇正清佩服之餘不但沒有修身養xìng,反而研習了佛家經義後升起了和洪丹陽一較長短,再來一番佛道之爭的心思,開頭幾次約鬥他都輸了半籌,只好提出把希望放在後輩身上,說是兩人各自培養一名弟子,看看他們的前程如何。

宇正清擅長政治謀略,自然直接從官場入手。他學佛經並不全是為了偽裝,而是參禪心機兩不誤,從佛學中找到了不少看人做事的手法,結合他本人的經驗,還真讓他在國內政壇找到了一些有潛力的新秀。其中他最看好的就是司徒信。

司徒信就和國內一尊“大佛”關係密切,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幾乎相當於那位“大佛”的義子。那位“大佛”如今地位極高,司徒信在背後幫著處理了很多私人事務功不可沒,深得他的信任。司徒信算是那位“大佛”一系的青年一代俊傑,如今“大佛”得勢,司徒信在這張巨大的關係網中地位十分重要,權勢比實際職務要大得多。

當年楊星為了幫助程滄海打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