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盜墓高手吳安傑> 第41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部分 (4 / 4)

,說∶“從這土壤裡面攜帶的白沙來開,這下面怕是個流沙積石墓,按照咱們這個方法挖下去,耗費的時間不夠啊!”

考古隊的學生感到有些不理解,怎麼一下子給停了,我跟他們解釋說,這下面是個流沙積石墓,這樣挖下去不是個辦法。

他們不解就問,這流沙積石墓是個怎麼回事,其實這種流沙積石墓,我也是在書上看到了,這還是第一次見過現實中的,是用來防盜墓賊的。

這群學生也是好奇不已,我只能借著書上的知識解釋一番,於是我說∶“所謂的填沙絕技,即在墓道和墓室周邊填塞細沙。”

“這個方法很簡單,卻是中國人獨到的發明創造。盜墓者之所以在一夜或幾夜之內就順利進入墓室,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打洞。”

“唐代之前打圓式洞,唐之後打四方洞,這一規律已經成為鑑定盜墓年代的分水嶺和試金石。何以有如此之分法?這是因為唐之前多為豎穴墓,也就是長沙馬王堆那種型別。”

“在山包或平地直接向下挖個大坑,然後在坑中放上棺槨,用木板封頂,上面覆土。因這類墓葬土質較厚,根據物理學原理,挖的時候必須是圓形洞才不易塌陷,方洞易塌。”

“唐之後一般多為券洞墓,除了像武則天那樣以山為陵外,多是磚石結構,覆土沒有唐之前那樣深厚,中途塌陷的機率較小,因而可挖方洞,畢竟方洞活動起來更方便些。”

“但無論是圓洞還是方洞,都是建立在泥石堆積結構的基礎之上的,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打洞挖坑。若周圍不是土石而是一片沙漠,此事就難了。”

而發明流沙積石墓的人恰恰抓住這個特點,在墓道或墓周邊填沙,少則幾噸,多則幾十噸、上百噸。”

“盜墓者若想進入墓室,就必須與填沙打交道,或者說只能一點點地向外掏沙。沙呈軟性,掏出一點,周圍之沙立即擁將出來補充,如此迴圈往復,沙擁不絕。”

“除非將所填之沙全部掏盡,否則不能進入墓道與墓室。而當盜墓賊見流沙不止,無有窮盡時,因情勢所迫,只得停止挖掘另覓他處。”

這時候李教授說∶“據說,民國時候,山西省主席閻錫山下令蓋了一座龐大的監獄,專門關押與他在政治上作對的敵對分子,獄內分成若干不大的房間。”

“牆壁和屋頂採取古為今用的方法,用細沙填塞。若有穿牆越獄者,只要拆掉一塊石頭,細沙紛紛湧出,很快就會被看守者發現。因而這座監獄歷二十年風雲變幻,無一越獄成功者。”

我笑著說∶“看來這閻錫山祖上也是個盜墓的,不然他怎麼知道這流沙積石墓的用處所在。”

楊子把洛陽鏟丟在一邊,說∶“你們也不要扯些沒用的東西,先說說接下來該怎麼辦,竟然不能直接挖,總的想個辦法才是。”

這流沙積石墓,確實很難破解,要是這古墓有“頂門石”就好了,我們就可以直接繞過流沙積石,下到墓道里面去。

也不用擔心上面的流沙積石洩露下來,墓道一般為了保持堅固,都是用石板堆砌而成,完全可以抵禦上面的流沙積石。

於是我從新策劃了一下方位,讓楊子拿著工鏟在離流沙積石大概六米處,往下挖五米左右的深度。

要是下面能碰到兩塊大石板,那說明就是墓道口的“頂門石”了,只要開啟這兩塊石板,就可以進入墓道了。

考古隊的那群學生問我,小李哥你怎麼懂這麼多東西,是不是以前也是盜墓的,我隨口忽悠了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