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17部分 (2 / 5)

於李謙來說,則不是那麼回事。

第一,他不是張國師,此《紅高粱》非彼《紅高粱》,這個時空也不是另外那個時空,所以,雖然自己剪完了自己回頭看,他覺得相比起當初初出茅廬時技法、水準、眼光還略顯稚嫩和粗糙的張國師版《紅高粱》,自己也會比較臭屁、比較得意地覺得,自己這一版,在吸收了對方的精華,彌補了不足之後,在很多方面,其實應該是穩穩超出的。

尤其是,作為自己心中定位為“實驗電影”性質的練手作品,他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相當的大膽,人物表演和故事剪下暫時不去說它,單單隻說張國師的原作最受人推崇的那種潑墨式的的色彩運用和鏡頭意向,李謙覺得自己這一版的作品,應該都是要比他超出不少的!

一來心裡有原作打底子,哪裡讓人拍案叫絕,哪裡略有瑕疵,哪裡仍可遐想,這些東西在張國師版《紅高粱》在國際上大張名目之後,二十多年來,都是已經被國內的電影圈子翻來覆去的研究透了的,很多東西都已成定論,張國師自己在一些深度訪談裡談到那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他自己的一些感悟和遺憾,李謙也都基本心知肚明這就等於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再出發!

二來麼,李謙畢竟是電影學院攝影系的科班出身,玩攝影、玩光、玩色彩,那是拿手的本事。或許你讓他自己憑空創造,他未必真的就能拍出超過原版《紅高粱》的東西來,但拿著對方的成品,而且是成敗得失都已經被扒乾淨的作品,自己再去自由發揮地做一套類似的產品出來,當然就不會那麼難了。

更何況從當初拍《新白娘子傳奇》開始,一直到拍《紅高粱》之前,李謙已經帶隊拍攝和製作過多部的電影電視劇,經驗已經相當的豐富!這其實就是說,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再出發的那個人,自身水平也不差!

三來就簡單了,任何一個時空裡,藝術品這個東西,得先有真作,才談得上贗品、複製品、印刷品等等。如果這個時空有張國師,而且他也拍了一部《紅高粱》出來,哪怕他拍的遠不如李謙這一部,但李謙再拍,就有了對比,除非拍得遠遠超出了原作一兩個大層次大境界,不然就難獲好評。

但是現在麼,沒有!

這個時空沒有張國師,也沒有《紅高粱》!

李謙版《紅高粱》,就是原作,而柏林電影節的展映,將會是它第一次展現在公眾和群體面前。

別說對原作是有一定超越的,就算沒超越,有瑕疵,但哪怕得了原作七八分的神韻,至少也是在一個比較高的水準線上了。

但是,作品好歸作品好,在另外的那個時空,張國師帶著《紅高粱》能獲獎,並不意味著李謙在這個時空帶著一部嶄新的《紅高粱》,一部並不遜色甚至尤有勝出的《紅高粱》,就也一定能獲獎!

這個邏輯是並不成立的!

時空變了,年代變了,人變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大同小異也好,大異小同也罷,總之,李謙從來不認為自己照著來一部《紅高粱》,就一定能拿獎。

這是第一。

第二,從很多方面來說,他並沒有像國內的其他電影人,乃至與《紅高粱》相關的一眾人等,比如齊潔,比如這部電影的主要攝影師和攝影指導傅學隆,比如女主角秦晶晶他們一樣,那麼看重這個獎。

首先是因為他是一個更看重一部電影的商業表現,至少也得是在商業成功的基礎上再去談人文色彩和藝術成就的導演,其次,前世在另外那個時空的經歷,也清楚地告訴他,歐洲三大電影節的衰落,與文藝電影的衰落,是必然。

所以對於他來說,想要把《紅高粱》練練手,那就拍了,拍完了,感覺自己收穫很大,而且剪出來片子自己也很滿意,就足夠了。

票房麼,估計大賣的可能性不大,但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