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工業民科重回1977> 第542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42部分 (3 / 5)

別懷疑了,他什麼時候錯過!”

“哦!”吳春娟這才放下了疑心,上頭那位自然指的是林強生,她也見到過,和張總的關係很好,有這層背景她也要想辦法籌點錢,林強生那麼大的人物也不能騙人吧。

第992章流動的鈔票

買賣國務卷,正是林強生制定的一項盈利策略,籌集到的資金總要找個地方投資。

1988年4月21日中國開放國務卷交易,當時的人民銀行發出了“歡迎公民隨時買進隨時賣出”的鼓勵,全國8個城市率先開放國務券買賣試點。但是,銀行卻禁止金融機構之間國務卷的流通,有些地市的價格高,有些地方便宜,這樣就形成了價格差。

這讓很多人看到了賺錢的機會,例如上。海的“楊百萬”,按楊的話來講,國務券異地交易就是他帶起來的,啥地方窮,啥地方就便宜。

最早國庫券都是攤派的,政府、企事業單位攤派的最多,老百姓也都不願意買國務券。

有些人國務券到手裡急於兌現,可那時市場限制,在有些地方打折都賣不出去。

而有關係的人可以打八折拋售給銀行,銀行缺乏資金,一下子就用完了。這年頭帶著現金去買進國務券,銀行能把你當救星一樣供起來,而且還可以打九折,百元國務券90元賣你,有些地方銀行更窮,賣得也更便宜,一些人抓住了這個機會,全國各地的跑,來回倒賣。

張天嬌他們聚集起來的龐大資金不能放在手裡,林強生要把它利益最大化,那麼國務券買賣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渠道。

加上87年國務券大市場還沒有啟動,市面上少量流通的一些也非常便宜,這時間還沒有人知道國家正在醞釀國務券交易改革,88年4月份就要啟動。

有人或許有些疑惑,就算88年國務券市場開放,像楊百萬靠著15%的利潤髮了家,而張天嬌等人卻承諾給與客戶30%的利息,這裡邊的差額從哪裡來?能賺到錢嗎?

其實,接觸過Jizi、P2P的人就明白,機構承諾的高利息遠比投資專案的利潤高,何況大部分機構根本沒有專案。其實很簡單,為了維持這個利益鏈,原則永遠是新人的錢補舊人的錢。陷入其中的人都會想自己是賺錢先走的那一個,不會成為最後的接盤俠,所以永遠都有下家來接盤,這就是僥倖心理。

林強生做這種事情當然不會讓它走了彎路,他也覺得自己能把控手底下的人,不會走錯了道。這種東西幹好了可以繁榮市場,惠及民生,他認為也只有他這樣有良心的人才能為別人考慮,其實就連張天嬌他也並不相信。

唯一讓他擔心的是聚集起來的資金量太大了些,可能會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或者一些人的覬覦,還好這不是林強生孤軍奮戰。

在80年代末倒賣國務券的隊伍裡,並不僅僅只有楊百萬這樣的單兵作戰的個人,其實也有第一批金融工作者參與其中。萬國、申銀為代表的證券公司及各地財政證券,也都是透過倒賣國庫券攫取到的第一桶金。

。。。。。。。。。。。。。。

濱城500公里之外的沈。陽,東北的政治經濟中心之一,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在此經商的人,火車站是異常繁華之地,各色人等穿梭其中。

高嶺高原兄弟是眾多從南方來沈淘金的一員,7月份高嶺得到了一個訊息,有人在沈。陽大量收購國務券。

頭腦靈活的高嶺立刻覺察到這其中一定隱藏著什麼內幕,於是就設法聯絡到了主持沈。陽地區收購國務券的頭目。

他從中知道了一個驚人的訊息,濱城的買家正在全國各地的購買國務券,沈。陽只是其中一站,看著金錢源源不斷的從濱城過來,投入到了蕭條的國務券買賣當中,高氏兄弟也動心了。

兩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