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在歐美市場上這款流暢之極的變速器,已經連續多年位列手動變速器第一的寶座了!
接下來林強生參觀了被視為“本田發源地”的櫪木汽車研發中心,本田的歷任社長多是從這裡走出的。
他走馬觀花的參觀了本田汽車的撞擊試驗場,日本車講究潰縮效能,日本人稱為緩衝吸能技術,其實這個概念是由德國人發明的,賓士汽車首先提出並研發應用,而日本人卻做到了極致。
給林強生做講解的是一名叫川本信彥的高階工程師,他對林強生說道:“本田汽車追求最先進的效能,具有出色的輕量化、良好的節油性和完美的動力性,以及不輸於德國車型的安全性!”
川本信彥用一輛正面被撞得稀巴爛,而駕駛室卻只是輕微變型的思域說道:“在我們的車身前部和後部,運用了最先進的緩衝吸能技術。這種技術能夠保證汽車駕乘人員的安全,無論是從正面還是後面迎受到的衝撞,我們都力求減少給駕乘人員造成的傷害。
說到底汽車安全的核心是人的安全,關鍵不在碰撞中保證車不變形,而是保證裡面的人不變形。而汽車撞擊到人的時候,車殼越硬撞擊的瞬間越短,轉移到人身上的衝擊力就越大,人傷得也就越重。採用了緩衝吸能技術,車殼能為乘員吸收絕大部分的撞擊能量,這樣就使得事故發生時死傷的風險大大的降低!”
林強生問了一個很腦殘的問題:“川本先生,緩衝吸能用安全氣囊不就行了嗎,安全帶也能起到緩衝作用啊!按我的理解,車殼越硬越好,這樣撞擊上去的時候我就不會有損傷了!”
川本信彥有些不敢相信林強生會這麼說,他張口結舌的說道:“理想是那樣,但是人畢竟不是鋼鐵,承受不住那麼大的衝擊力,而且車殼也不應該是承擔擠壓變形的主力,在劇烈的撞擊中它也承受不住的!”
河島喜好對林強生說道:“林先生,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高速行駛的時候汽車正面突然受到撞擊,安全帶就很容易把人勒傷,造成身體內部器官損傷。人的慣性加速度砸在爆開的安全氣囊上同樣如此,內臟器官和臉部都會受到嚴重衝擊,甚至有可能瞬間致死,致殘!”
他向林強生指了指假人的頸椎、臉部和****:“這時候,單純依靠安全帶和安全氣囊就不是十分可靠了!請記住,我們目的是最大的減少人員損傷,這樣良好的緩衝吸能設計就可以起到這一點重要作用。
試想,用恰當硬度的金屬,按照力學原理做成能控制摺疊方向和幅度的結構,就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衝效果。這就是我們設計汽車的理念,精確的利用緩衝吸能技術保證駕乘人員的安全!”
林強生驚訝的點了點頭,在中國汽車工業界還沒有這樣的概念,也沒有什麼人研究這個課題,他讚歎的說道:“這可是非常考驗設計和計算能力的!”
第七百六十章令人垂涎的本田技術
林強生以前一直以為日本人把汽車車殼做得那麼薄,主要是為了撞擊到行人的時候能夠起到緩衝保護作用,保證行人安全,體現人文關懷精神,話說網上和媒體好多都是這麼說的。
但現在看來,日本人這麼做完全是因為他們把緩衝吸能技術做得很先進,已經不需要採用硬硬的車殼,保護行人只是這個技術的附加效果罷了。車速快的時候撞上去,再軟的車殼也沒有用,行人照樣玩完。
而且他還從川本信彥這裡瞭解到,世界各家汽車廠商因為計算能力的問題,緩衝吸能構造的設計有好壞之分,其吸能緩衝的效果也有高下差別。
日本汽車廠商在這個技術上投入很大,一個是因為日本地小人多資源有限,另一個可能是日本人的那種極致的精神,這個技術極其適合日本人的民族性格,粗枝大葉的美國人就喜歡硬邦邦的。
本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