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歷史軍事>去大明宮丹鳳門坐幾路公交> 第71章 革命不是遊山玩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1章 革命不是遊山玩水 (2 / 3)

俗。

經過五、六天的努力,又有三百多和尚下山還俗,加入生產建設大軍。

讓遼王感到納悶的是,卻沒有幾個道士下山還俗。

他曾經專門跑到附近最大的一個道觀玄真宮做工作。任憑他如何勸說,那仙風道骨、鶴髮童顏的老道士掌教廣寧子就是不同意他的弟子下山還俗種地去。

遼王不好發火,無奈之下,只好在宮門口的功德薄上寫上一首詩,表示不滿後,揚長而去。

那掌教事後讓弟子拿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盛世天下佛門昌,道家深山獨自藏,亂世菩薩不問事,老君背劍救滄桑。”

掌教一看,這分明是一首諷刺道教的詩嗎!就連和尚們都響應遼王的號召,下山還俗,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去了,他們這些自詡救世濟民的道士還哪有臉看不起和尚們?

這掌教不由感到老臉一紅,心裡竟然慢慢生了一些悔意……

那些牛鼻子道士們雖然不大配合,也只是小插曲。

懿州附近遊牧還生活蒙古土默特、乃蠻等小部落牧民。遼王雖然沒有上門做工作,他們卻主動前來投靠。

對於這些牧戶,朱植都一一親自接見,每戶賞賜小鐵鍋一個,鹽茶各五斤,並讓朱大能在靠近山區的地方劃定牧區,確保每戶至少有三千畝以上牧場,嚴禁漢民越界耕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些牧民本是受蒙古黃金家族大部落和明朝邊軍雙重欺負的老弱病殘之輩,在山中苟延殘喘數年,實在活不下去了。現在聽僧侶們說,山下的明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他們這才冒險前來投靠。

誰不想喝上細河甘甜的河水?

不成想這眼前的王爺如同活佛轉世,一下子給了他們生的希望。大家自然是歡欣鼓舞,有的還主動跑去更遠的地方呼喚族人們過來。

到了晚上,細河旁邊的大明軍營邊竟然有了蒙古人載歌載舞。熱情的蒙古人推選一名長者給朱植送上了哈達,兩匹好馬和兩名蒙古小姑娘。

朱植是知道蒙古人的熱情的,愉快地接收了哈達和馬匹,但是不好意思收下那兩名小姑娘。

可是不收下,那長者就死活跪著不起來。

朱植只好答應將二人先帶到廣寧城給婉君她們作伴,順便讀讀書吧!等長大了,悉聽自便吧。

在懿州期間,朱植專門觀看了朱大能的車兵演練,發現車兵組建防禦陣地時,中間總要有人看守騾子,感到這騾子不能投入作戰真是有點浪費。

這時,他又想到唐朝歷史曾經有這麼一個故事,淮西藩鎮曾經利用騾子軍對抗中央軍三年之久。

於是他就問大能:“你這車兵防守倒是可以。如果敵方騎兵逃跑,你怎麼辦?”

大能表示:“只能乾著急唄。”

朱植就笑他說:“騎著騾子找騾子,你比騾子還笨。”

朱大能一下子就豁然開朗,開始訓練士兵騎騾子起來。

騾子在平時主要作為畜力使用,萬一用於作戰,跑起來速度還算可以,只不過膽子小,容易炸營。

為了幫助騾子克服這些毛病,朱大能後面每次射擊訓練,都把騾子拴在一邊,一開始就讓這騾子適應槍林彈雨,把膽子練大,一不小心也給遼王探索出一條建設土騎兵的野路子。

還真是應了那句話,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窮日子有窮的過法,只要統籌好了,也不會太拮据。

三月十七日,朱植突然接到朱大能的報告,說在挖煤過程中發現一個巨大的埋屍坑。

他和大能到前一看,發現這些屍體已經僅存骸骨,有上千具之多,頭部多有頭巾裹著,一看就是當年紅巾軍的骸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