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在中國的常盛不衰,是不是和中國式的“精神勝利法”有關? '15:37'
'孔慶東':“騎士文學”是西方中世紀的文學型別,堂吉柯德的出現,終結了這種“騎士文學”。現在西方通俗文學的主體是推理偵探小說。它所發揮的文學功能,跟中國的武俠文學是相類似的。與“精神勝利法”並沒有必然聯絡。不過是用中西文化各自的方式去探討人性。 '15:40'
'星空下的水妖':你給金庸戴上了“民族形象設計師”的帽子,可王朔說金庸小說裡的人物見面就打架,能說清楚的偏不說清楚。他認為金庸塑造了一群很不高明的中國人形象。你覺得呢 '15:42'
'孔慶東':王朔對金庸的那些評價,我們大家都很熟悉。這是王朔獨有的幽默調侃方式。其實王朔跟所有的名人恰恰是“一見面就打架”的關係。他用這種獨特的幽默,給我們帶來了一場非常好看的“名人搏擊秀”。其實金庸小說,超越其他一些庸俗的武俠小說之處,就是並非人物“見面就打架”,能說清楚的一定說得清清楚楚。裡面既塑造了許多很不“高明”的中國人形象,也塑造了不少“相當高明的中國人形象”,既有韋小寶,也有康熙;既有張無忌,也有張三丰。從某種程度上講,金庸小說是“傳統中國人形象大全”。 '15:43'
'金小鬥':孔大俠您好,你能談一談庸俗與通俗的區別嗎? '15:47'
'孔慶東':“庸俗”是一種審美品位方面的評價,所以它含有一種“高下”判斷的意味。而通俗只是一種類別,“通俗”不一定意味著“庸俗”。在所謂“嚴肅文學”裡,在所謂的“純文學”裡,存在著大量的庸俗作品,以往的通俗文學中,庸俗作品也很多,所以給人們造成了一個誤區,把通俗與庸俗直接劃了等號。正像通俗歌曲裡可以產生大師一樣,通俗小說裡也是大師輩出。所以不要把審美與類別混為一談。不要忘了,《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都是通俗小說。 '15:48'
人民網對話錄(4)
'為了心中的理想':記得您講的金鏞的小說是《連城決》對不對? '15:48'
'孔慶東':我對《連城訣》進行過評點。不過我講課時,涉及到了金庸所有的小說。 '15:48'
'恬然':孔老先生說話真慢呀,對前一段時間紅學研究的爭議,怎麼看? '15:49'
'孔慶東':我是紅學的門外漢。毛主席說:“《紅樓夢》要讀七遍才能發言。”我只讀了不到四遍,比許世友將軍略強一點,所以不敢隨便評價。不過我以為,紅學研究不必搞得過於高深、過於神秘。應該把通俗小說的研究權、評價權還給最廣大的普通讀者。 '15:50'
'金小鬥':孔大俠,我曾是一個狂熱的金庸迷,但我不喜歡別的武俠小說,只喜歡看金庸的,您能說說金大俠的小說為什麼有這種力量呢? '15:51'
'孔慶東':像您這樣的金庸迷,非常有代表性。這種現象恰恰說明,金庸小說與其他的武俠小說有著巨大的差異。所以金庸小說給武俠小說帶來了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如果不喜歡別的武俠小說,就不必勉強自己去看吧,除非你是專家。 '15:51'
'廬山':孔教授,好像你曾經說在金庸的小說裡,完顏洪烈是天下最痴情的男人?你怎麼看待金庸筆下的愛情與現實的愛情 ? '15:54'
'孔慶東':我好像沒有說過這句話。不過完顏洪烈確實也算得上比較痴情的男人。金庸筆下的愛情,一部分是現實愛情的反映;還有一部分代表了人們對理想愛情的追求。金庸小說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結合”的作品。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