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中國文化手抄報> 第8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部分 (1 / 4)

以後,捉刀的意思漸漸轉到寫文章上來了。

為何買官的錢被稱為“銅臭”

在《後漢書?崔烈傳》中曾記錄了這麼一件事:司徒與太尉、御史大夫合稱三公。在東漢時期,三公是輔佐國君、掌管軍政大權的最高長官。崔烈花了五百金買了一個司徒的官職,相當於後世的丞相。不管是朝中的人還是市井中的百姓都對才疏學淺、靠花錢買官爵的崔烈議論紛紛。有一天,崔烈問他的兒子崔釣說:“我當上司徒,別人有什麼議論?”崔釣說:“論者嫌其銅臭。”

古代的錢幣大多是銅製,銅錢多而發臭,是人們諷刺崔烈花錢買官的行為。後來,人們看到那種只知鑽錢眼的市儈習氣便總是用“銅臭”一詞來加以諷刺。

“師範”一詞起於何時?

“師範”一詞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而且在全國各地存在著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師範性學校。當然,大家也對“師範”的意思很是熟知。可是你知道它最早出現於何時嗎?

“師”的名稱,其實在夏、商、周時就有了。甲骨文中便有“文師”的字樣。西漢的董仲舒用了“師”一詞,司馬遷用了“師表”一詞,他們的相同之處便是都特別看重“師”的表率作用。

西漢末年,揚雄在言論集《法言》中說:“師者,人之模範也。”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將“師”和“範”聯絡起來看待的文字記載。揚雄的這句話中明確強調了教師負有塑造教育物件的重大責任。

趣味連結:“模範”一詞的來歷

“模範”在古代是指鑄造金屬器物的工具。四千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用“模”和“範”冶鑄青銅器了。冶鑄時除了原料外,最離不開的就是“模”和“範”。“模”就是實物的樣品,“範”就是按“模”的樣子做出的鑄型。將冶煉出的金屬溶液注入“範”內,冷卻後就成為與“模”一樣的金屬器物。

隨著社會的發展,“模”和“範”又被人們引申為值得學習或仿效的榜樣。

“座右銘”一詞的由來你知道嗎?

人們在自己灰心喪氣的時候總是用座右銘來達到激勵自己的目的。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

據古書記載,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死了之後,懷念其功績的齊國人為了紀念他,就給他造了一個廟堂。這個廟堂雖然不是很華麗,但是裡面卻擺設了好多祭器。其中,有一種裝酒的器皿,名叫欹器。這種酒具的特別之處在於當這個器皿是空著的時候,它呈傾斜狀;但是如果有液體倒進去,它就會直立起來。

名詞雜談(15)

有一天,孔子帶著學生到廟裡來朝拜,看到了這個欹器,很是好奇。於是他便向廟裡管香火的人打聽有關這件器皿的知識。管香火的人告訴他名字之後,孔子便想起了有關齊桓公的故事。他指著欹器對學生們說:“欹器空著的時候就傾斜;把酒或水倒進去一半,它就直立起來;裝滿了就又會傾斜。所以齊桓公還活著的時候,總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側,用來警戒自己絕不可以驕傲自滿。自滿就會像欹器裡裝滿了水,必然要傾斜倒覆。”他又接著對學生們說:“其實,讀書也是一樣,謙受益,滿招損。你們一定要牢牢記住啊!”

回到家裡,孔子也請人做了個欹器放在座位的右側,用來警戒自己活到老,學到老,永不滿足。以後,欹器被刻在金屬上的文字所代替,文字的內容包括許多格言、警句。但“座右銘”這個詞卻一直沿用到今天。

“錦標”一詞的來歷

人們在體育新聞中經常會看到各類錦標賽的召開,那麼“錦標”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又是怎麼出現的呢?

根據有關學者考證,“錦標”一詞,最早使用於唐代,是當時最盛大的體育比賽——競渡的取勝標誌。但是,競渡這項體育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