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當真令三軍難以支撐?”
楊再興與何元慶都是江南人氏,生平頭一次出關東,很難想像東北的冬天是什麼樣。
狄烈面色嚴肅,重重點頭:“我軍的作戰時間,只能到本月為止,最遲下月初,若未能克上京,必須果斷撤兵,否則不需金兵動手,軍隊就會被惡劣的氣候擊垮。”
對於軍主的判斷,諸將從未懷疑,聽聞此言,俱肅然無語。
張銳咬咬牙,以拳擊掌,憤然道:“若不能在月內破除此水火雙重關卡而不得已撤兵,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實在令人不甘心。”
這話道出了諸將的心聲,但兩道難關,卻是實實在在的,如何破解,是擺在眼前的一道難題。
狄烈駐馬絕頂,任由山風勁吹,人如磐石,馬如雕塑。峰巒間雲霧飄渺,開合卷舒,廣闊平野的上京城遙遙在望,時而清晰,時而模糊,而狄烈的一雙眼睛,卻越來越亮……
十月十二,最後期限已至,金國不予答覆,更拒絕交出名單所列之戰犯。
同一日,天誅北伐集團軍軍部,釋出了對女真金國最後一戰的總動員令。
最後的決戰即將開始,畢其功於一役,完成天誅軍建軍伊始,最重要的使命。
此戰,天誅軍不僅要與人鬥,與地鬥,更要與天鬥!
是天地不仁?還是人定勝天?(未完待續。。)
第四百三十二章 炮轟上京 (上)
(謝謝大盟的節後紅包,還有潔羲與幾位兄弟一張又一張的票票,真是節後最好的禮物。)
~~~~~~~~~~~~~~~~~~~~~~~~~~~~~~~~~~~~~~~~~~~~
在等待金國答覆這半個月時間裡,後方的各種物資已陸續運抵,天誅軍戰士已換上冬裝。其實這冬裝也就是加厚的皮襖與皮帽而已,這等裝束,哪怕在中原地區,對嚴寒的抵禦力也是勉強,根本頂不住東北冷掉鼻子的酷寒。
不過,對天誅軍而言,當西伯利亞寒流大舉入侵之前,無論能否攻克上京,都將會撤兵。所以,這身冬裝不是用以抵禦東北寒冬的,而是用來抵擋東北的晚秋與初冬。
足以支撐五萬餘大軍(五月出戰時,北伐軍總兵力六萬,幾個月下來,戰損約五千餘人)持續作戰一個月的糧食與彈藥也已運抵,其中有一排長長的駝車,拉著數十輛蒙著黑布的車輛,沿途士兵與役夫見了都不禁詫異地多看兩眼,卻無從知曉內裡是何物事。
南宋方面,最後一批物資已從海路運至復州,囤積於遼陽府,隨時可調撥至前線。同時,新任的開封副留守,八字軍都統制王彥,也率領著三千餘原八字軍將士,終於在北伐最後一戰前,趕到了遼陽府。只是北伐集團軍軍部交給他們的任務,卻是維持後方治安,壓根沒機會上前線。
王彥與手下將士頗不服。但軍令既下,必須遵命,這點基本軍律還是清楚的。王彥一邊分派八字軍將士與駐守遼陽府、鹹平府的渤海師換防,一邊準備親赴上京前線,面見天誅軍主狄烈,請求參戰。
天誅軍在緊鑼密鼓地做攻城準備,上京城內的金人也是看在眼裡,而令金國君臣喜出望外的是,天誅軍並無堵塞河流上游,斷護城河水的舉動——這就意味著天誅諸將也意識到。沒有足夠的時間截流填壕。而不得不放棄以往的戰法。
金國君臣彈冠相慶,水上攔截已初見成效。天誅軍若不能截流,便只能採取常規作戰手段,架設廊橋。以人命來填壕。如此作戰。效率慢。時間長,傷亡重,且看天誅軍能扛到幾時。更不用說。還有一道火海阻攔……
對於那道火油壕溝,曾有天誅將領建議先動手引燃,以消耗金人油料儲存。不過經過討論,還是放棄了,原因有二:一是金人倒入壕溝內的火油並不多,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