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63部分 (3 / 4)

三道關距離這邊也不是很遠。騎兵快馬趕來,有半柱香的功夫,也就差不多了,怎麼還不到呀。

不到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兩路援軍。此刻已經中了埋伏,被明軍殺的,幾乎全軍覆沒。

司馬喬禹久經戰陣,對韃子的戰法,也頗有涉獵。知道韃子行軍,常用的伎倆無非是正面佯攻,派jīng銳騎兵從側翼迂迴包抄。二道關和三道關就在左近,而且在關外。還可以互通訊息。司馬喬禹一想,料定與頭道關的韃子正面交戰之時,二道關和三道關的韃子,很有可能出兵,從側翼夾攻。

於是,他將手下的騎兵。全都派了出去。作為九邊之一的宣府,騎兵數量即便趕不遼東。但也算是比較多的。銀川總兵也帶了一些騎兵,兩下的騎兵加到一塊。能有七八千眾。於是分兵兩路,一路到二道關那裡埋伏,一路到三道關那裡埋伏,如見韃子騎兵到來,立刻殺出,殺韃子一個措手不及。

事情還真讓司馬喬禹料中,二道關和三道關的韃子果然出兵,前來偷襲。雖然他們是騎兵,但明軍也是騎兵,而且人多勢眾。韃子騎兵確實jīng銳,騎shè方面,都要勝過明軍一籌,怎奈人少,士氣方面,明軍更盛一籌,這一交鋒,沒過多久,勝負之勢,就已明朗。

尤其是三道關,韃子也就一千人,面對三四千的明軍騎兵,沒一會功夫,就被殺得是狼狽不堪,落荒而逃。三道關的韃子是傾巢而出,這一敗退,明軍索xìng,在後緊追,一直殺進關內,將關口奪回。

二道關也是一樣,韃子漸漸招架不住,向關內敗逃,明軍在後緊追,已經殺紅眼的明軍,哪管你關內有沒有埋伏,前後腳的進到關內。&&那領兵的固山額真是條硬漢,見到如此,乾脆掉轉馬頭,率軍和明軍死磕。雙方一場血戰,韃子做困獸鬥,令明軍死傷慘重,好在三道關那邊的明軍,在得了關口之後,過來檢視二道關的情況,見這邊打的熱鬧,趕緊投入戰鬥。有援軍幫忙,明軍士氣大振,韃子再也抵擋不住,全軍覆沒。

輕取二道關和三道關,訊息傳到司馬喬禹耳中,他心中大喜,當下也不說二話,從鳥翅環得勝鉤將長槍取下,掌中大槍一舉,喝了一聲,“跟我殺!”

麾下的兵馬是全軍出擊,明軍數萬之中,這一出動,好似山崩海嘯,韃子如何能夠抵擋。一股腦地殺進城去,城的碩託見大勢已去,是拼死一戰,別看他甚是驍勇,是員猛將,但終究寡不敵眾,最後力竭而亡。

奪回三關口,司馬喬禹立刻派人,前往嶽肅那邊報捷,嶽肅讓他暫時坐鎮,觀韃子動向之後,再定去留。

明軍報捷的速度,都比那三關口當rì趕去報信的速度快。前去陝西報信計程車兵,想過黃河,實在太難,廢了好大的力氣,才紮了一個筏子,渡過黃河,等他趕到延安,三關口都已經失守好幾天了。

可以說,這傢伙能趕去報信,那還是司馬喬禹故意放他去的,沒有派人在黃河沿岸巡視,讓他可以渡河報信。道理很簡單,訊息送過去之後,必然會打擊韃子的軍心。

那傳信兵抵達延安之後,沒見到皇太極,便把訊息報告給貝勒阿巴泰。

阿巴泰知道這是大事,趕緊派人護送這名傳信兵趕往長安告急。不rì來到長安城外,此刻的長安,被圍的是水洩不通,雙方展開激烈的攻防戰,韃子連攻數rì,但都被城的守軍給打了下來。當年流寇攻打長安時,似乎顯得比較容易,那也是城內空虛,加大傢伙都是中國人,打不過,也用不著那麼拼命。可面對韃子就不同了,一旦城破,城內的下下誰也得不到好處,所以軍民一心,靠著堅城,想要攻下,哪有那麼容易。

總督李若星和總兵左良玉都在長安,坐擁五萬兵馬,糧草充足,守半年。都沒有什麼問題。

傳信兵將明軍攻打三關口的事情,報告給皇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