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
眾人熟練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嬴政發表完屬於他的言辭後,張三與李斯兩人又開始了。
張三這次顯得有些熟練,挑了挑眉,先開口說道:
“昨日一辯,左丞相之言後輩想了一夜,雖然當時感覺很有道理,但是後來細細著想卻想出了些許問題。”
“是何問題?”李斯問道,心中也快速想著自己的言論哪裡出了問題。
張三深吸一口氣,說道:“左丞相昨日所言,僅取末世特殊個例,這些個例就算放在末世之前,那也是億分之一。”
“單論個體而言,後輩承認,道德的作用可能甚微。”
“因為每個人心中的道德是不一樣的,例如,王五認為的道德是不麻煩他人,他人也別麻煩自己。”
“但是有些人,可能認為的道德就是幫助別人,甚至有些人還認為只要不傷害別人就是道德。”
“心中的道德不一樣,自然也就會讓人有不一樣的看法和做法。”
“至於最初的人性……後背也承認,道德也確實無法將其磨滅,但是左丞相所言,道德可以做到的事情,法律也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這個說法後輩不認同。”
“大秦治的是天下萬民,法律對準的也是天下百姓。”
“對於群體而言,法律的作用就會弱化,道德在群體上就比法律更加的有作用。”
李斯微微仰頭,稍微皺眉,道:“何解?”
張三侃侃而談:“首先,道德教化對於天下有著非常強大的引導作用,國家的主體是百姓,道德作為行為規範的總和,支配著百姓最基本的觀念和立場。”
“是與非、善與惡、公正與偏私、榮譽與恥辱這些都需要道德來標準。”
“如果沒有道德,僅憑法律,難不成法律上要寫某某人是好人、某某人是壞人嗎?這明顯不可能!”
“同時,道德也支配了百姓日常最基本的行為。”張三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比量。
“比如,一天清晨,王五起來幹農活,與鄰居碰見了打聲招呼,這算道德,他並沒有任何的功利性,因為打招呼只是順手的行為。”
“看到街邊小孩餓的面黃肌瘦,王五瞬間起了憐憫之心,將自己的餅送給小孩,這也算道德,這些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都是由道德來劃分。”
“同樣,如果沒有了道德的約束,全靠法律,那《秦律》豈不是還得規定鄰居間相互見面必須打招呼?不打招呼的就要罰錢?這樣的法律是不是管的也太寬了?這樣的法律會讓人尊敬嗎?”
“對於愛管閒事的人大家都厭煩,對於沒事找事的人大家更是惱怒,更別說制定一個愛管閒事的法律了,那樣只會讓天下人積怨頗深。”
“另外,後輩還認為,道德教人做好人,法律讓人不做壞人。”
“道德教導人向善,法律起威懾和懲罰的作用。”
“法律可以讓罪犯得到懲戒,但如何使一個罪犯改過自新重新迴歸正常生活?重新貢獻於大秦?這就需要道德的教化與薰陶。”
“畢竟,《秦律》中對於偷雞摸狗較輕者,也都只是罰錢或者勞役,可是罰完錢勞役完他們就會被處死嗎?不還是要回歸正常的生活?”
“如果沒有道德的約束,那他們豈不是回去之後還會再犯?”
“如果只有法律,即便一而再再而三的懲罰,可在不致命的情況下,永遠沒有休止,那這天下到底何時才能安穩?這天下百姓何時又能夠進入平靜的生活?!”
說到這,張三再次深吸一口氣,吐出最後一句。
“道德能夠促進個體的不斷自我完善,使群體之間和諧相處,促使大秦和諧發展。”
嬴政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