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如何,我們的主要大敵,乃是對岸諸葛亮所率十萬大軍。只要不給諸葛亮可趁之機,北邊的馮賊,則如無根之萍,無慮也。”
諸葛亮此次進犯關中的大軍,可上陣爭戰者,當有五六萬之數。
再加上輔兵民夫,說他有十萬之眾,並不算誇張。
自諸葛亮西上五丈原以來,一直都在不緊不慢地佈置營寨。
安營紮寨完畢,最近又在不斷地砍伐竹林樹木,似乎是在打造渡水器械。
同時還有訊息傳來,說是蜀虜打算招募當地流民百姓,開荒墾地。
在司馬懿看來,諸葛亮這是在做兩手打算:
一是若馮賊得逞,則勢必會趁機渡水,與自己正面決戰。
二是若馮賊失手,則打算在對岸屯田,要與自己長久對峙。
想到這一點,司馬懿不禁喟然一嘆道:
“吾觀葛賊取關中之志甚堅啊!還是要小心謹慎為上才是。”
這時,只聽得下面有人說道:
“大大司馬,有道是久守必失。前番吾吾等大軍小心戒備,皆因不知馮賊從何而來。”
“如今馮賊已現,蜀虜意圖皆明,兵少於大魏,卻分三路而進,實是犯了兵家之忌。”
此言一出,司馬懿不禁循著聲源看去,嘴裡不禁“咦”了一聲。
原來發話者,不是別人,正是站於最角落的鄧艾。
鄧艾看到大司馬關注他,心情激動之下,口吃就更嚴重了:
“蜀蜀蜀虜此番,看,看似主動,實則三路皆不能聯通訊息,各自為戰。”
“而我大魏,不但兵多於彼,更能及時互相援助。此誠敵之大弊,而吾之大利是也。”
說了這麼多,他終於喘了一口氣,最後總結道:
“故在艾艾艾看來,只要能調動兵力,破敵一路,則餘路自敗。”
鄧艾是司馬懿破格提拔上來的。
原因就是他這幾年來,在關中屯田方面取得極大的成效,為關中大軍提供了大量的糧食。
同時這也是司馬懿在看出諸葛亮打算賴在五丈原,與自己長久對峙後,毫不擔心的底氣。
只是屯田歸屯田,打仗起打仗。
鄧艾從頭到尾,基本也就是在清掃北地郡的胡人部族時,撿了些可以忽略不計的軍功。
所以他能進入司馬懿的帥帳中議事,大夥看在大司馬和糧食的份上,也不會過多說什麼。
哪會想到這個傢伙站在最末的角落裡,居然敢搶在大夥的前頭,給大司馬提出軍議?
當場就有人諷刺道:
“艾尚未言明有幾艾,安敢妄言軍事乎?”
於是不少人便竊笑起來。
鄧艾臉都氣紅了,大聲道:
“論語微子有語:鳳兮鳳兮!此非一鳳乎?昔漢之周昌,期期不能言,然蕭何、曹參皆卑下之,漢高祖憚之,呂后跪謝之。”
“昌能期期,吾何不能艾艾?”
此言一出,竟是說得眾人無言以對。
司馬懿聞之,更是驚異。
只是看到眾將臉上多是有鄙夷之色,司馬懿心頭一動,咳了一聲:
“好了,吾早已有計較,大家不須多爭,也免得傷了和氣。”
諸將看到大司馬都這般發話了,也就不好再說什麼。
他們卻是沒有想到,待軍議散了之後,司馬懿又讓人悄悄把鄧艾召了回來:
“軍中諸將,要麼是多立軍功,要麼是勳貴之後,唯有你,既無立有軍功,又非出身大族,故難免會遭到他人排擠。”
“如今你若欲改變他人想法,非是與他人相爭,唯一途徑,便是多立軍功,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