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09部分 (4 / 4)

表了羅馬和基督教的古老傳統,它屹立於日爾曼人入侵造成的廢墟上,似乎是蠻族無法摧毀的永恆之城,因而在56世紀之交時,羅馬教會將大批羅馬遺民聚集在自己周圍這大大提高了教會的威信羅馬教會因而開始成為一股**的政治勢力

536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攻滅東哥特王國重統治義大利,羅馬教會重回到了羅馬皇帝的控制中,從此直到8世紀中葉,羅馬教會一直在拜占庭皇帝的控制;其間絕大多數教皇均系敘利亞人或希臘人,而當時的教皇也不得不屈從於拜占庭諸皇帝的武力統治,那時的教皇們若不順從,即會被遭到皇帝的囚禁但羅馬教會最終還是徹底擺脫了拜占庭皇帝,並和君士坦丁堡教會正式分裂,這來自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至6世紀中葉起日耳曼的倫巴第人開始持續進攻義大利,不斷蠶食拜占庭在義大利的領地拜占庭的勢力在義大利日趨於衰頹,大約在公元751年,倫巴第人攻陷了拜占庭義大利的首府拉韋那拜占庭勢力被趕出了義大利中部和北部這事雖使羅馬教皇遭到倫巴第人的極大威脅但也使他們脫離了對拜占庭皇帝全面的隸屬關係

二是,717年,拜占庭帝國小亞細亞軍區總督立奧擊退了阿拉伯人對君士坦丁堡的進攻後,強迫狄奧多西三世皇帝退位,自己登上皇帝寶座,稱立奧三世開創了伊蘇里亞王朝的統治;立奧為了保障興軍事貴族的利益,安定軍士生活,需要大量土地和財產,分封給各級軍事長官,但是當時拜占庭的土地大部分掌握在教會和修道院之手它們還享有免稅和免徭役特權,從而嚴重影響國家的稅收和軍隊的鞏固為了打擊教會,於是立奧從726年起宣佈反對聖像崇拜,掀起一個全社會破壞聖像運動這就是拜占庭歷史上著名的“破壞聖像運動”730年1月立奧召集御前會議,要求僧俗高階貴族在他制定的反對聖像崇拜的法令上簽字,拒絕簽字者立即免職此時的羅馬教會,堅決反對這項法令,和拜占庭帝國公開決裂731年羅馬教皇格利高裡三世宣佈開除立奧三世和全體聖像破壞者的教籍立奧則剝奪教皇在南義大利的徵稅權和對伊利里亞的管轄權作為回擊,在拜占庭的“破壞聖像運動”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843年,當時的拜占庭皇帝狄奧多拉宣佈重恢復聖像崇拜才告終止這117年的“破壞聖像運動”,使羅馬教廷和拜占庭皇帝徹底決裂,也造成了東西方教會的完全分裂,從此,歐洲的兩大陣營壁壘分明

最後對羅馬教會的地位,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法蘭克人公元739年倫巴第人在國王留特普蘭領導下企圖征服羅馬教皇格利高裡三世依靠求助法蘭克墨洛溫王朝的宮相查理?馬特,擊退了倫巴第人對羅馬的進攻公元754年教皇斯蒂芬三世為了逃避倫巴第人,越過了阿爾卑斯山投靠查理?馬特的兒子“矮子”丕平,雙方締結了一個雙贏的協定:丕平為教皇提供軍事保護;而教皇則正式承認丕平取代墨洛溫王朝的傀儡君主,獲得國王的合法稱號754;756年,丕平兩次出兵翻越阿爾卑斯山,打敗了倫巴第人,並從他們那裡奪取了義大利中部以羅馬和拉維納為中心的大片土地,丕平為了答謝教皇對他王位的認可,把這片土地包括拜占庭總督在義大利的全部轄區贈給了教皇,這就是著名的“丕平獻土”,教皇國的成立,意味著羅馬教會同東羅馬帝國在政治上的正式分離

為了使教皇國的立國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