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2部分 (1 / 5)

越來越多,往往比進出車站的乘客還要多出幾倍。開始是車站“十”字路口全被佔滿了,再後來沿著車站一直向縣城內延伸達數百米,好不熱鬧!

“再這樣下去怎麼行·我們車站快成商場了!得把他們統統趕走,否則要麼我們車站關門!”車站為此提出強烈抗議。

問題擺到了“收費而肥”的琴南鄉領導面前。

“車站搬家肯定不行,那我們劃一塊地盤讓小販進場做買賣·!”有人出主意道。

“這樣行嗎·”

“給市裡打個報告試試。”於是有了琴南鄉向常熟市政府建議在車站劃出一塊地盤建一個招商場的報告。

這是好事,應該支援!常熟市委、市政府很快同意了琴南鄉的意見。

1985年,在距常熟汽車站約二三百米的一塊農田被徵用並在上面搭了一個大棚,鄉政府的幹部像模像樣地在門口掛起了一塊“招商場”的木牌子。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20章常熟的“品牌”故事(11)

“做買賣的進去啦!”

“不準再在馬路上擺攤了!一律進招商場去——”

幹部們像趕鴨子似的開始每天在車站的十字路口吆喝著,奇怪的是那些習慣於馬路邊擺攤的小販們誰也不願意進到大棚內的“招商場”去。

“你們這是怎麼啦·就願意在馬路邊吸灰塵挨雨淋哪·”

“領導啊,大棚好是好,可我們進去了,人家買東西的不往那裡去,我們不還得出來嘛!”

這可是個大難題!怎麼辦·面對空空如也的大棚,“招商場”的管理人員無奈地搖頭,哭笑不得。

車站十字路口的地攤仍然熱鬧,並且越來越熱鬧,甚至達到了難以立足的地步。

“哎老哥,這個地方有點太不方便,要不我們到旁邊的大棚裡再把貨數一數·那裡沒人,我們驗貨點錢也安全些。”

“好好,去大棚!”

“你每天能給我多少件衣服·一百件·能不能再多一點·這個地方交貨太亂了,我們以後約在旁邊的大棚裡如何·”

“好。以後我們就約在大棚裡交接貨。”

“就是,這兒多寬敞。”

一撥又一撥的小販們在沒有人“趕”的情況下,自覺自願地移師大棚裡開始進行各式各樣的交易,相比馬路邊的地攤,這樣的交易數量大而又安全,於是大棚裡漸漸熱鬧起來,一直到馬路邊的地攤開始與大棚連線起來……

哈哈,這真是怪了,起初趕他們都趕不進來,現在竟然自個兒往“招商場”搬啊!這下子把琴南鄉的幹部們喜得眉睫上直掛彩燈。農民們並沒有學哲學,他們也不懂得市場經濟是有一隻“無形之手”在操縱著,然而他們卻在這隻“無形之手”下感受著越來越勢不可擋的商潮的巨大力量和由此帶來的收穫的喜悅。

“那個時候,我們用了60萬元搭起的一個大棚,最早的時候按人頭收攤位費,起初時一天一個人收5毛錢;可沒幾個月,大棚的攤位爆滿,我們不得不漲價,按一個月收幾十塊錢;但沒出半年,攤位還是不夠,就只好再漲價,一直漲到幾百元一個月,還是不夠用。所以只好再擴大……”顧邦君是常熟招商場第一任總經理,共幹了11年,經歷瞭如今服裝業稱為“中國第一市場”的常熟服裝城的“發育”全過程。

常熟服裝城的前稱一直沿用“招商場”,從字面上可以看出管理者最初的用意,無非是搭個棚、圈個地方,讓那些散落在馬路邊的小商小販搬到一個固定的地方進行交易。起初常熟人並沒有將它看做是一個產業來加以發展的,只是後來商勢猛烈得叫人不可思議,故而一再擴大,直到發展到今天面積達幾平方公里、年銷售達450多億元的“中國服裝第一城”的景況。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