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部分 (1 / 4)

拓展、創造和享用。

“美間”是就空間而言,包括“擇境”、“擇時”、“數理”的眼光,“藝術”的眼光等。“擇境”就是選取最好的景象去觀賞;“擇時”就是選取最好的時間去觀賞。它們都能收到普通觀景所達不到的效果。

“數理”的眼光可以讓人領悟無窮大深微的道理,“唯有數理才能給我們無窮大,無窮小,無窮盡各種觀念的妙趣”,以理性的力量觀察世界、把握世界,給予人們的是獲得自我肯定的超越“小我”的精神之美;“藝術”的眼光則是感性的、想象的、情感的,需要一種藝術的修養才能領略到。張競生主張用科學的和藝術的兩種眼光去欣賞美,這與近代西方美學將審美的眼光僅歸屬於藝術是有所不同的。張競生甚至認為愛因斯坦的物理學理論有助於人們對自然美的欣賞,他是中國美學史上最早肯定有科學美存在的學者(陳望衡:《20 世紀中國美學本體論問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年,第145 頁)。

“美流”是一種精神力經過心理的作用而發展於外的一種現象,柏格森叫做“生命流”,張競生則命名為“美流”。它包括“空間的時間”和“心理的時間”,在審美過程中,因環境與心境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情感狀態,類似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美流”的作用,就在於極端去發展情感、智慧、志願,消弭時間的觀念,接透過去與未來,使人們不覺一切的痛苦而使其常有“現在長存”的快樂。

“美力”是一種物力,包括自然力、心理力、社會力。比如智慧的領悟,也是一種美力的追索與探求,苦苦思考之後,忽然間靈境出現,靈腦想到,靈眼覷見,靈手捉住,靈筆寫出。妙文天成,自然於聚精會神中不覺其苦而覺其樂。像“美間”、“美流”、“美力”

等概念的提出,既新穎別緻,又耐人尋味。

張競生還強調美以“用最少的力量而收最多的功效”為大綱,體現了美的經濟原則。為了達到“一切之美皆是最經濟的物”,張競生提出了“創造的方法”和“組織的方法”。所謂創造的方法,即在創造一些最經濟最美妙的吸收與用途的方法,使生命擴張力不致絲毫亂用,並且使用得最有效力;所謂組織的方法,即在如何組織環境的物力與生命的儲力達到一個最協調的工作,並使儲力如何才能得到一個最美滿的分量。傳統的美學觀都將超功利性視為美的最重要屬性,無論是康德、叔本華、尼采,還是王國維、蔡元培、梁啟超,均作如是觀。唯獨張競生大異其趣。毫無疑問,美是一種價值,在價值的選擇和評估中,不僅對映出物件,而且對映出主體本身。漢字是象形文字,“羊大”為“美”,就“美”字的來源而言,本身就凝聚了我國先人對所謂美的價值取向,具有強烈的功利色彩與實用價值。張競生認為美應具有最大的功利性,“救濟貧窮莫善於美,提高富強也莫善於美”,這與遠古先人的審美理想如出一轍。

二、美治主義(5)

他雖有強烈的西化色彩,但在這個問題上卻與傳統更加接近。同時,張競生還認為,美不僅於物質的創造上得到最經濟的利益而已,它對於精神上的創造更能得到最剛毅的美德。唯有美,始能使人格高尚,情感熱烈,志願堅忍與宏大。這個觀點則引梁啟超、蔡元培為同調,他們都主張用美育的手段去改良社會、培植高尚人格。而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美的實用屬性。張競生把科學、經濟學的原則引入到美學的領域,具有強烈的現代意識與濃厚的理性精神,是他區別於其他美學家最顯著的特色之一。

美,無處不在;美,無所不包。面對求知的學生和研究的夥伴,張競生說:“美一而已,而美的現象可以千變而不窮。善審美者能在千萬變不窮的美象中,而求得美的一貫的系統,故他能於衣、食、住、身體、職業、科學、藝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