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寶寶賞楓葉影片> 第2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部分 (2 / 5)

訊號,想以轉移話題進行緩和,但他的善意卻使克西卡增添了勇氣。

科列克果斷丟擲對策,以偷換論題手法,把銀杏兒的具體問題拉向抽象和不著邊際:

“對音樂形象的問題,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兩個人的性格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感受,而且一個人在兩次聽同一部作品時,由於心情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感受。任何音樂家都是如此看法。謝謝!”

——《如歌的行板》主題採用哪一首民歌,相當於《梁祝》協奏曲用作基調的是越劇,還是京戲,竟能倒騰成“對音樂形象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呵呵,哪兒跟哪兒啊!難怪銀杏兒一遇他這手法,腦袋裡就“轟!”一聲炸響……

回過神來,銀杏兒糾正說:

“我說的不是對音樂形象的感受問題,請暫且不談這個,二者毫不相干。我說的是《如歌的行板》採用哪一首俄羅斯民歌作主題?這是具體問題,具體得相當於一加一等於二,跟‘音樂感受’不相干。”

往下,銀杏兒好言相勸:

“科列克網友,其實你只消唱一唱著名的《如歌的行板》的主題,再唱唱著名的《伏爾加船伕曲》,就會明白,《如》用作主題的,不是《伏》,而是《孤寂的萬尼亞》。這是絕對不能混淆的。”

接著又語重心長說:

“科列克網友,這些世界名曲的作品分析,所有的音樂書上都有,網上更是一搜一大片,任何人想看都十分方便,不懂音樂的看過文字也能理解些許。退一步說,即使音樂界人士重新寫這方面的文章,都是署名“編”或者“編著”,而不是署“原創”;所以,你帖子裡那些內容,怎麼能說是你的原創呢?”

銀杏兒依照自已的原則,不直言抄襲;她以為自已的意思說清楚了,任務已完成了,討論可以結束了。

——看官,這銀杏兒想法何等簡單,常言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她捅了馬蜂窩,對方能讓她結束嗎?說句四川方言,這叫“貓兒抓餈粑脫不了爪爪”,呵呵!

(未完)。 最好的txt下載網

五、論題偷換眾口難纏

(一)

看官明白,這辯論場所有種不成文規律:偷換論題一經開頭,人多嘴雜你偷我換群起而哄沒完沒了,這水就鐵定被攪渾,是與非就鐵定被顛倒;要想把論題扭回正題,就比上青天還難;堅持真理之人,必將碰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落得惡名遠揚無好下場。

——同科列克一起大表“對高雅音樂的高雅感受”、不惜本錢你吹我捧的人,不顧銀杏兒的糾正和說明,接過科列克偷換論題的接力棒,下死勁把水往渾裡攪。

網友B1說: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感受,自己的感受可以跟別人分享,但不能要求別人也跟自己一樣的感受。一首《歡樂頌》,有人聽出了光明歡樂,有人卻聽出了歡樂後面的悲傷。僅此而已。”

網友C2說:

“完全贊同B1的觀點,確實不能要求別人也跟自己一樣的感受。”

發言人邏輯思維之混亂,讓銀杏兒吃驚不小。她心想,既然說“有人聽出歡樂有人卻聽出歡樂後面的悲傷,僅此而已”,那就拜託你們,別再附庸風雅追趕時髦、拿音樂作表現自我的工具了,我的天,音樂都被你們弄成“變色龍”了!

她嘆口氣,再次解釋:

“兩位誤會了,我說的是具體問題,不是說對音樂的感受,請不要再往那方面扯。而且,不必以負氣的態度與我相對,我是搞專業的,跟我鬥氣對你們不公平。 我只是想把一些應該弄清楚的說清楚,這才真正有助於對音樂的認識,我認為我有這個責任。大家你好我好,達不到這個目的。”

銀杏兒苦心解釋話音未落,網友D3就視而不見繼續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