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好孩子> 第8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部分 (1 / 5)

子的榜樣。很多時候家長默默地做些事情,反而會打動孩子,因為那樣的行為不會讓孩子感覺到被“要求”。

多以徵求意見的口吻跟孩子說話。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但主意要孩子自己拿,決定權交給孩子,這樣的孩子不但不會說“不關你的事”,反而會變得很獨立。

捨得放手。有些家長就是“管得太寬了”。“外面冷,再穿一件衣服”,如果作為一句關心的話,說一遍就好,但家長往往一定會逼著孩子再穿上一件,否則就不能出門。難道孩子會不知道冷暖嗎?一次感冒就完全可以讓孩子學會在天冷的時候多穿衣服,而且這種學習和體會是生動的,會終生受益。而媽媽的嘮叨和提醒的前提條件是必須有媽媽在,一旦媽媽不在身邊,孩子就不知道該穿哪一件、穿多少了。所以家長要捨得放手、轉變觀念:孩子的很多事就是“不關我的事”,他要學會自己去處理,父母畢竟不可能跟他一輩子。家長不要忘記,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

成長篇(19)

最後一種情況是,孩子這種說話的習慣可能是模仿家長的結果。我小的時候就經常受到這樣的冷遇,每次當我對大人的話題表現出興趣,並興致勃勃追問不停的時候,他們給我的永遠是一盆冷水——“不關你的事,大人說話小孩不要聽,去學習吧”。

所以家長不想聽的話,最好也不要對孩子說。

15。 無論做什麼事情,孩子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怎麼辦?

孩子上了高中以後,自我意識會越來越強,因此總是自我肯定,包括否定他人。其實這是件好事,說明孩子開始學會獨立思考了,說明孩子很自信,當然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孩子對家長的不認可,提醒家長的表達方式或理念需要改變了。

一個孩子今年上高二,父母都是高幹,有學歷、有能力,在單位管理一大批人,但特別令他們發愁的是孩子從來不聽話。道理說了多少遍,孩子就是不聽,總覺得他自己是對的,從來不採納家長的意見。

不用問,我已經想象得到家長在家裡一定跟在單位一樣,喜歡做權威,喜歡行使自己的“權力”。一定是“專政”式父母。

於是我就問:“那你們經常跟孩子商量自己工作上的事嗎?”

家長答:“那跟他有什麼關係?”

我又問:“那家裡的事情你們跟孩子商量嗎?”

家長答:“家裡的事情我們都安排好了,他也不可能操那份心呀。”

這就是問題的根源。

兩代人因為生活環境不同、社會大背景的差別,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難免有差異,家長不應該一味地以自己的觀點為標準,也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多聽聽孩子的觀點,虛心聽取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的觀點有失偏頗,除非特別離譜,家長沒必要反應強烈,非要改變孩子不可。

遇到特別離譜的事情,家長也要採取智慧的方式慢慢引導。批評解決不了問題,否定只會使孩子越來越逆反。

有一個家長就曾經跟我講過她是怎樣讓她女兒看《中國英才家庭造》的。

這位家長看完這本書後發現特別好,就推薦給她的女兒看,沒想到本來很喜歡看書的女兒竟然對此不感興趣。於是媽媽舉了幾個書中寫得特別神奇的例子,比如倒數第一進北大、如何在高考前用一週的時間將數學提高20分。講完以後,她不再要求女兒看了,而是說:“你最近太忙了,別浪費學習時間,等考完試再看吧。再說我還想再看一遍呢。”然後這個媽媽就當著孩子的面把書放到了客廳的書架上。結果沒兩天,她在給孩子打掃房間的時候發現那本書竟然在孩子書桌上。她很開心,但仍然假裝不知道,直到女兒開始跟她討論這本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