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8部分 (4 / 4)

細枝末節也不及細想。

“東洋人有意和平,昨日他們請託了人與在下有過接觸,月笙一介平民,本想推脫,但慮及此事關乎國家,特來告知吳市長與吳將軍。”

吳孝良心道果真所料不錯,還真是為日本人穿針引線而來,他不置可否,沒有立即回話。吳鐵城卻擔心的道:

“日本人言而無信,如何能指望他們會主動和平?若是希冀和平又何必突襲淞滬?”

杜月笙看了眼吳孝良,他已經從吳孝良的態度感受到了此人深深的距離戒備之感,對於官方態度謹慎可以理解,尤其像吳孝良這種風口浪尖之上年輕有為的央大員,對於與日本人接觸的態度更是慎之又慎,一頂漢奸的帽子誰都承受不起。但國家有難,即便身為匹夫,又豈能視若等閒?

“月笙有一言,請二位明公姑妄聽之,如今整個華界已經成為一片瓦礫廢墟,日兩國間於這滿地廢墟間拉鋸激戰,多拖得一日,最終受苦受難的還是平民百姓。況且,以目下國民政府之實力情形,實在難與東洋國做拼死決戰,如能停戰對國民政府未必不是好事。再者,即便是東洋人想做緩兵之計,咱們又何嘗不需要緩兵?”

吳鐵城似乎被杜月笙一席話打動,沉吟著說道:“此事還需謹慎小心,國民政府在這種情形下不宜與日軍做接觸,至於先生見與不見,還請自行決定。”

杜月笙混跡江湖多年,對吳鐵城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但這件事顯然需要旁邊那位至今還未表一言的吳孝良點頭,於是一轉頭看向他。

吳孝良心權衡,發現杜月笙這番分析竟是精準的切利弊要害,無怪乎此人能風雲上海灘黑白兩道,插手軍政大事。的確,這緩兵之計日本需要,國同樣也需要,第二軍開入淞滬戰場,裝甲旅渡江,五十七師休整補充彈藥,每一樣都需要時間。

第423章 緩兵和談

吳鐵城表態後,吳孝良伏在桌案的地圖上,虹口港位置用紅筆標出的日軍司令部刺眼而醒目,吳孝良心頭猛然一動,瞬息之間心裡已經有了計較,既然日軍想施展緩兵之計,他何不將計就計?

“杜先生儘可去見日本人,不過你卻要擔上得罪日本人的風險。”

吳孝良這番話讓吳鐵城大跌眼鏡,在他印象這位年輕的軍事委員會委員是一力主張對日血戰到底的,如何竟也同意和談?旁邊的杜月笙亦是滿頭霧水,既是和平談判總歸是要停戰的,又何談得罪一說?

聽到吳孝良接下來的話,兩個人瞬間恍然,吳鐵城心道,原來如此,他還是那個對日血戰到底的吳委員,只不過不用蠻力,改為智取。這點還是大為出乎吳鐵城意料,他秉承蔣正對吳孝良的看法,同樣認為吳孝良是個勇多於謀的軍人。可如今看他因勢利導,將計就計,卻又不似那麼簡單。

杜月笙在恍然之外,又多了幾分感動。吳孝良的計劃事關國家命運,他與自己初識之下,竟然不避隱秘,將計劃和盤托出。通常如作戰計劃這等隱秘之事,豈能喧入外人之耳?即便有也只能有兩種原因,一為洩密之人愚蠢。二是講訴者對聆聽之人無以復加的信任。很顯然,吳孝良此舉屬於後者,如何不教杜月笙感動。

同時,杜月笙也對吳孝良的印象再一次改變。在淞滬抗戰之初,他身為上海本地大佬絕不樂見,兩國在日開戰,應為開戰勢必會對上海的經濟造成嚴重的打擊,而他的全部既得利益均在上海本埠,所以他便會首當其衝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當五十七師與日軍第二十四旅團和第九師團激戰,將華界閘北區摧毀成一片瓦礫之時,杜月笙雖然對其孤軍深入勇抗日寇讚歎不已但也在暗責怪過吳孝良,如果不是他堅持主戰,日本或許不會有如此大動作。噹噹他得到日軍後續增援部隊已經從日本本土出發,海軍艦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