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人性枷鎖句子> 第94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4部分 (1 / 4)

,成了紅極一時的劇作家,倫敦舞臺竟同時上演他的四個劇本。他的第十個劇本《弗雷德裡克夫人》連續上演達一年之久。這種空前的盛況,據說只有著名劇作家肖伯納才能與之比肩。但是辛酸的往事,夢魘似地鬱積在他心頭,不讓他有片刻的安寧,越來越強烈地要求他去表現,去創作。他決定暫時中斷戲劇創作,用兩年時間潛心寫作醞釀已久的小說《人生的枷鎖》。

第一次大戰期間,毛姆先在比利時火線救護傷員,後入英國情報部門工作,到過瑞士、俄國和遠東等地。這段經歷為他後來寫作間諜小說《埃申登》提供了素材。戰後他重遊遠東和南太平洋諸島;一九二○年到過我國,寫了一卷《中國見聞錄》。一九二八年起毛姆定居在地中海之濱的裡維埃拉,直至一九四○年納粹入侵時,才倉促離去。

兩次大戰的間隙期間,是毛姆創作精力最旺盛的時期。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初期,他寫了一系列揭露上流社會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道德墮落、諷刺有閒階級荒唐行徑的喜劇,如《週而復始》、《比我們高貴的人們》和《堅貞的妻子》等。這三個劇本被公認為毛姆劇作中的佳品。一九三三年完稿的《謝佩》是他的最後一個劇本。毛姆的戲劇作品,情節緊湊而曲折,衝突激烈而合乎情理;所寫人物,著墨不多而形象鮮明突出;對話生動自然,幽默俏皮,使人感到清新有力。但總的說來,內容和人物刻畫的深度,及不上他的長、短篇小說,雖然他的小說作品也算不上深刻。這一時期的重要小說有:透過描寫一畫家捨棄西方文明,來到南海與土著人民生活在一起,創作出絢爛多彩的畫幅,反映現代西方文明束縛、扼殺藝術家個性及創作的《月亮和六便士》;透過一位〃文壇泰斗〃及其周圍種種人物的描寫,惟妙惟肖地刻畫當時文壇上可笑可鄙的現象的《尋歡作樂》;以及以大英帝國東方殖民地為背景、充滿異國情調的短篇集《葉之震顫》等。短篇小說在毛姆的創作活動中佔有重要位置。他的短篇小說風格接近莫泊桑,結構嚴謹,起承轉落自然,語言簡潔,敘述娓娓動聽。作家竭力避免在作品中發表議論,而是透過巧妙的藝術處理,讓人物在情節展開過程中顯示其內在的性格。

第二次大戰期間,毛姆到了美國,在南卡羅來納、紐約和文亞德島等地呆了六年。一九四四年發表長篇小說《刀鋒》。在這部作品裡,作家試圖透過一個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與實利主義之間的矛盾衝突。小說出版後,反響熱烈,特別受到當時置身於戰火的英、美現役軍人的歡迎。

一九四六年,毛姆回到法國裡維埃拉。一九四八年寫最後一部小說《卡塔麗娜》。此後,僅限於寫作回憶錄和文藝評論,同時對自己的舊作進行整理。毛姆晚年享有很高的聲譽,英國牛津大學和法國圖魯茲大學分別授予他名譽文學博士學位。一九五四年,在他八十壽辰的時候,英國女王授予他頗為顯赫的〃榮譽團騎士〃稱號。同年一月二十五日,英國著名的嘉裡克文學俱樂部(Garrick Club)特地設宴慶賀他的八十壽辰;在英國文學史上受到這種禮遇的,只有狄更斯、薩克雷、特羅洛普三位作家。一九六一年,他的母校,德國海德堡大學,授予他名譽校董稱號。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五日,毛姆在法國裡維埃拉去世,享年九十一歲。骨灰安葬在坎特伯雷皇家公學內。死後,美國著名的耶魯大學建立了檔案館以資紀念。

鉅著《人生的枷鎖》是毛姆的代表作,帶有明顯的自傳色彩。書中主人公菲利普·凱里童年和青年時期的辛酸遭遇,大多取材於作家本人早年的生活經歷;作家在這個人物身上,更是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切身感受。但是,〃《人生的枷鎖》並非自傳,而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裡面事實和虛構不可分割地交織在一起;〃作家是依仗事實的啟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