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習禪論道> 第3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部分 (1 / 4)

譬如植物:稻子和麥子各有不同之性,稻子麥子之性固不在其枝葉花果上,但枝葉花果之全體也就是其性體的作用,故此不能光認一邊為其用,以“空”為究竟,還要認“有”為其用。以哲學言之,佛學的形上學本體論,其心性根源所窮的理最高明,絕對沒有一家能比得上。

至於這一層屬於教育感化之理,若用之於人事、為政,只可作為政治哲學的大原則,很少有人能加以圓融地運用。無可諱言的,這兩重修養很難同時兼備。但亦有之,即為政者有此一套聖賢的修養,起而為政,天下也就受影響,而得享太平。如《大學》所云“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可見都是以修身為最根本,然大人之學,說明德之理,在形上學而言,仍以佛學最高明。除此以外,全部佛法概括言之,與道家儒家有同樣趨勢,極注重人生。其人生極重日常行為,其所要求人生行為的標準,是純美至善的,有內在道德觀念,由各人內心自我的約束,自我的改造,乃至起心動念,念念反省,由此道德的涵養,到人生的解脫,即超越現實,昇華到人生的另一面,故其人生觀將普通人生看作是惡的(並非指人性之善惡而言),人的所有的行為都是惡的,應該徹底改正,是以現有生命是苦的,只有寂滅涅槃是真正人生小我大我依歸的真諦。

佛法是絕對出世的思想,如果我們以人類現有的思想習慣來研究,它是否為絕對的真理,是否有其絕對的價值,很成問題,這是價值標準、立場觀點不同之故。如佛經所說身口意三業,身業三種:殺、盜、淫;口業四種:虛誑語、離間語、粗惡語、雜穢語;意業三種:貪、嗔、痴。換言之:人生開口、舉步即不對,人生簡直不能行動了,只能在山林閉口,默然不語去了;除非開口即說真理,動手舉足即作善行。但其中行為的標準,又牽涉到價值的問題。善惡無法肯定地訂下一個標準來,這是一個問題。以上所說,佛法對人生行為的看法如此,但一言以蔽之,無非心的作用。所以佛法注重了此一心,一念達到無我,對生滅妄念之小我不再執著,則自然歸於圓滿寂靜的大我。

至於說到人生以外的宇宙,是徹底地說明此宇宙及人類心性之體,原是一體。而現在的知識,會此為二,即心與物,心物二元之爭辯,蓋由西方哲學觀念而來,但佛學中則不分開。佛法所說三界是將宇宙的時空,三界萬有,一切有情皆包括在此一心的範圍內。以此標準言,人類所爭辯的心與物,不過此三界中重要的兩環而已。所以若以心物二元來討論佛教的宇宙觀是不夠分量的。我個人贊成佛家觀點。一般人見佛法說三界之宇宙觀極少談到物。而說它是唯心,殊不知三界將“物”包括進去了。在現實人類活動之地球及其以外的星球中,凡人類及其以外之一切眾生,其生命基於男女(或陰陽)兩性之愛慾而來者,統屬於欲界之範圍。超出欲界則為色界,其中只有光和色,生命的存在只是情而無愛慾,此點吾人已難於體會。超出此色界外,是既無慾又無色的精神領域裡的無色界。以上為三界。

現代無論科學、哲學或宗教,主要的兩個問題:時間與空間,在佛學中不成其為問題,認為時間空間都是相對的,在某兩個不同空間中,時間計算的標準是不同的。色界時間與欲界者不同,欲界中又分很多層。欲界之下層為地獄,上層為欲界天,其間的時間觀念各異。故說時空觀念在其三界觀中是相對的。但三界中到底主宰者是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能為主宰者,仍為這個“我”,所以成佛成道者為天人之師。

現在來簡單扼要地討論一下,以佛學立場來看人類的“知識論”。研究知識論的價值問題:即人類的知識是否正確呢?曰:否!否!人類知識皆妄念所生,非證般若後所得之正知正覺。當然,妄想的力量與覺性的力量同樣偉大,妄想思維所研究出來的知識,和佛法同樣的可觀,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