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部分 (1 / 3)

憔χ�睿�仍誚袢帳怯Φ逼牢�帽晏獾摹保ā鬥鍩松接蟹錮匆恰罰��

這樣的新聞,雖說寫得含蓄,但真實可信,體現了報人的膽量和智慧。

2008年湖南突發冰災,高速公路上集車如蟻,無法通行,四面八方紛紛救援。我的還在職的同事們,步行趕往株洲境內的高速公路,冒著嚴寒進行晝夜採訪,寫出了一大批真實感人的新聞報道,讓人十分敬佩。

祭文、悼詞、輓聯的撰寫要則

祭文、悼詞、輓聯,多用來抒發對死者的哀祭和悼念,屬於日常應酬文中的重要文體。祭文,在我國源遠流長。廣義上的祭文,是指所有祭祀時誦讀的文章;而狹義上的祭文,專指民間傳統喪禮中家奠所用的文章。家奠祭文,“是唐宋以後才形成的,民間有的稱它為‘家奠文’,有的稱它為‘堂奠文’。它的沿革是從‘誄辭’開始,經過‘哀辭’與‘弔文’,最後由古代頌神的祝文衍變而成”(《百年禮儀必備》)。

“誄辭”為哀悼文體,興於西周,當王公貴族辭世,在祖廟舉行哀悼大奠時,由史官宣讀的專門表彰死者功德的文章,屬於官方的“公誄”。“私誄”即民間舉辦的祭奠所宣讀的祭文,以頌揚死者的生平功德為主。而由“誄辭”派生出來的“哀辭”,則以抒發生者哀悼之情為主。“弔文”亦是古代的哀悼文體,因其向詠懷性方向發展而頗具群眾性。家奠祭文,是在“誄辭”、“哀辭”、“弔文”的基礎上衍生而出的一種文體。現在的追悼會,也有公祭與家祭之別,所宣讀的表彰死者功德、寄託生者哀思的文章,都稱之為悼詞。

祭文、悼詞,要生動感人,能啟人哀思,又能為人寄託哀思,忌諱文章中充滿大話、空話和“諛詞”,不切實際地評功擺好。忌諱詞藻華麗,以致華而不實、麗而不哀,無法達到祭文和悼詞所應遵循的“述事繼志”的目的。因追悼會應開得緊湊、得體,故忌諱祭文和悼詞洋洋灑灑,長而不當。

這種文體的撰寫,既要情真意切,又要掌握死者的生平大事,挑選最重要的和最感人的予以生動的敘述,特別對有益於社會的功業和道德操守,應著意關注。不能鉅細不分,什麼事都照錄不誤,變成“流水賬”。行文要質樸,要精粹,要真實可信,要有恰當而公正的評價。在古文和今文的各種選本中,一些先賢、大師有許多典範之作,如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的《祭石曼卿文》、袁枚的《祭妹文》、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等等。

輓聯是哀悼死者的對聯,通常是掛在靈堂內,以白紙書寫,不但要求內容好,而且還要求字型好。因上、下聯字數極為有限,所以要求更高。就內容而言,重真情實感,忌空話、套話,或一味地歌功頌德;要合乎寫聯人和死者的身份和關係,對死者的評價概括而得體。如小鳳仙的《挽蔡鍔聯》:“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周瑜一世英雄,而有“小喬”為侶;唐代李靖有勇有謀,紅顏知己為紅拂。小鳳仙暗寫她與蔡鍔的關係,並對其作出自己的評價。

著名教授王力的《悼歷史學家謝國楨》:“早歲幸相識,猶憶芸窗共肄業;初秋悲永訣,長懷樽酒細論文。”不但寫出了兩人的經歷、交誼,也可看出兩人的學識與心性。

魯迅先生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既是一位睿智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早有定評的文學家。陳毅在悼念他的輓聯中,對其作出了精粹而中肯的評價:

要打叭兒落水狗,臨死也不寬恕,懂得進退攻守,豈僅文壇闖將;

莫作空頭文學家,一生最恨幫閒,敢於嬉笑怒罵,不愧思想權威。

輓聯既是對聯中的一個類別,當然要遵守對聯的藝術特徵。上、下聯字數相同,詞性相同,結構相同,平仄相對立,且字不重複(極個別特殊情況除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