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炮齊鳴不過是說書先生的口頭禪,誰也不可能真有那麼多大炮,當年大炮數量最多用銀子堆砌起來的寧遠也不過幾十門而已。要是拋棄威力和射程單以火炮數量計算的話,李四拿一百多門鐵炮同時開火絕對算是當時最密集的火力了。
百炮齊發的聲勢端得可用地動山搖來描述,就感覺腳下微微一軟,彷彿整個地面都在顫動一般。旋即是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如天雷勾動地火一般的在身邊響起。
雖然早就有了心理準備,赴死軍的將士們還是被這驚天動地的聲勢所震懾……
飛馳起來的騎兵絕對是快如狂風,伴隨著耳邊呼呼的風聲,身旁的景物在飛速後退。
經驗豐富的騎兵已經準備開弓射出箭雨,很多人甚至開始挺起伏在馬頭後面的身子,拉開了射箭的架勢。
再用不了屈十個手指的功夫,戰馬就前進這兩三百步的距離,使得面前的敵人進入弓箭射程之內……
但是。
赴死軍的小鐵炮雖然比不了大明朝自造的神火銅炮,也比不了西番的紅衣大炮,可比蒙古人的弓箭射程要遠的多,威力也大的多。
在騎兵突進到弓箭射程內之前,他們早已進入小鐵炮的射程。
赴死軍炮營戰士操作鐵炮的經驗和能力,遠談不上精準,更沒有如符二瞎子本人吹噓的那樣「指哪兒打哪兒」,但是野戰小鐵炮的數量完全可以彌補這一點。這種用炮火大範圍覆蓋密集敵群的手段可以造成巨大殺傷,同時凸顯炮群在野戰中的恐怖作用。
哇哇大叫著準備射出箭雨的騎兵們,正玩了命兒的前沖呢,也不知道怎麼回子事情,忽然之間就覺得火光一閃,地面一軟……
前邊正風馳電掣的戰友好像頓了一頓,然後就連人帶馬翻滾著撲倒……
最後才聽到如焦雷一般的炮聲。
快速的集團衝鋒當中,身前的戰友忽然成排成片的倒下。立刻就成了後來者最大的障礙。
如此快速衝擊,任何的閃避動作都來不及,都會造成更大的混亂,只能在強大慣性的帶動下踩踏下去。
別說是炮擊落馬,就是稍不留神橫半個身子,也會立刻被身後的騎兵撞飛,然後踩踏成血水碎肉。
對於騎兵來說,在衝擊過程中的任何減速都很致命。至於被大覆蓋的炮火擊散,則是災難性的。
蒙古精騎不是沒有見過大炮。甚至已經經歷過很多次。但是以往的那種炮擊多是發生在爭奪城池的攻堅戰中,而且炮火密度極為有限,造成的殺傷也不大。即便是偶有出現在野戰中的炮火,因為當時的大炮極其笨重顯眼,而且數量稀少,騎兵們總是能先做些準備……
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對面挑著日月血旗的敵人配備瞭如此密集的炮群……
一個沒有注意,引起了災難性的後果。
因為騎兵的高速特性,就算是明明知道了對方配備強大火力,也沒有回頭或者停滯的機會,只能硬著頭皮衝過去。
炮火裝填繁瑣,動轉不靈,再次擊發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以騎兵的速度,完全可以在對方裝填的時間間隙裡掩殺過去。
「加速,靠攏……」
拜音圖也有足夠的臨戰經驗,吃了這麼大的一個打擊,立刻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大吼大叫著收攏前鋒已經混亂的騎兵。
其實不必拜音圖命令,這些同樣經驗豐富的騎兵就已經在高速衝擊的情況自發靠攏集結,試圖把衝擊力量強化。
散亂的騎兵根本就沒有可持續的衝擊力,硬撞上去只會把自己撞成粉碎,就算勉強撕開豁口也會因為後續力量沒有即使跟上而功虧一簣。
赴死軍炮營計程車卒根本就沒有閒工夫觀察戰果,只是安裝訓練教條那樣機械的抽出鐵炮後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