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明末軍隊伙食> 第168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8部分 (3 / 5)

希望玻璃廠能夠生產出鏡子,如果按歷史走向來說,到十七世紀末亞洲才出現歐洲販運過來的鏡子,換句話說。只要能研發成功,楊波便掌握了這個時代的另一個聚寶盆,他想賣多少銀子便能賣多少銀子。

但鏡子工藝複雜,一時半會兒不見得能解決,作為營銷專業,楊波便把目光放在了高度酒的包裝上,也就是說,玻璃廠必須為旅順二鍋頭提供精美的包裝酒瓶。

蔡家口渡口的水流足夠帶動大水車鼓風機,玻璃廠就設在河邊,一座巨大的高爐拔地而起。蔡家口河邊有石英砂,也是製作玻璃較好的材料。

楊波先是參觀了鼓風機,這是由水力機械輪軸帶動鼓風囊,使皮囊不斷伸縮,給高爐鼓氣加氧。玻璃廠主事張鐸得知楊波到來,帶著幾個人在外面迎接。

張鐸偷偷打量楊波的面色,見後者正在望著高爐出神,便道:“大人這邊請”

張鐸知道楊波是他們這些匠人的幕後老闆,聘請他們的薪資是在江南的數倍,當下更是小心殷勤,生怕東家有什麼不滿的地方。

負責玻璃廠日常運作的是後勤部保障司的人,名叫劉棟,他先給楊波介紹工廠的大致情況。

“大人,玻璃廠現有學徒六十三名,小工二十八,師傅十二人,除了師傅外,多是遼東流民的家屬進廠做工……”

楊波擺了擺手,打斷了他的話道:“咱們還是先看看製作工藝,這些晚點再談。”

當下在劉棟的帶領下眾人走進河邊的洗砂房間,房間底下砌了個石槽,把河水引進來,許多人拿著籮筐在水槽裡翻洗著燒製玻璃的石英砂,楊波湊上前,抓了一把放在手裡細細打量。

洗砂沒什麼技術含量,無非是挑選一下渣滓,把上面的土清洗備用,楊波一路走一路沉思著,煅燒玻璃不算太難,把石英砂、生石灰,純鹼等放入坩堝混合煅燒,融化後再對玻璃液脫色處理,然後利用模具做出需要的形狀,如果是瓶狀的還要吹瓶處理,二十多個師傅裡倒有一半是專門負責吹瓶的。後世製造玻璃一般是石英砂加入純鹼,這個時代沒有純鹼,製作的工匠一般都用草木灰替代,特別是海藻類的曬乾後燒成灰最為好用。

砂房邊上就是燃燒室和燒結室,玻璃的原料在這個爐內成玻璃熔塊,用來煉製玻璃的坩堝與熔鐵水的坩堝不同,是閉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煉製過程中煤煙和灰進入,汙染玻璃成色,等坩堝裡面的玻璃液融化後,把鍋放在一個用火磚砌成的圓筒中,張鐸命人加入一些硝石用以脫色,然後又一些鹽進去,工匠們則開始拿著帶鉤子的鋼釺死命的攪拌,據張鐸說,這樣可以讓玻璃液中的氣泡排掉,攪拌越均勻,氣泡越細小,還能去掉玻璃中的條紋和結石,但想要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攪拌的時間很長,在這個過程中張鐸還指揮人加入一些其他東西,但無論楊波怎麼問,張鐸死活不肯明說。

趁著張鐸忙碌的時間,劉棟悄悄湊到楊波身邊道:“小人打探明白了,張匠頭放進去的東西是砒霜!”

楊波微微一愣,若無其事的點了點頭。

在場另一批工匠則是把模具塗上桐油,主要是為了防止玻璃液粘在模具上,這些模具是旅順生產的,成型出來的玻璃珠公差較小。工匠們塗抹了桐油後,把玻璃液倒進模具一排凹進去的半徑圓孔裡,又把另一幅模具也倒滿,再把兩副鑄鐵模具合攏,用刮刀刮掉溢位來的玻璃液,逐一拔出玻璃球內部的插銷,放在退火室加熱冷卻,主要是為了防止玻璃液冷卻不一,造成外部應力破裂。

過了片刻,工匠把模具打來,滾燙的一模玻璃球掉了下來,早就等候許久的學徒們七手八腳的打碎玻璃珠邊緣的連線,開始下一道的打磨工序,等打磨完畢再用繩子穿上,一串手鍊便完成了。

楊波拿起這串鵪鶉蛋大小的手鐲,有些苦笑的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