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丞相”田千秋一貫是霍光不說,他不說,霍光不動,他不動。垂目斂氣,好像已經入定。
官居一品的中郎將:霍禹、霍雲。
……
劉弗陵微笑著把目光投向了坐在最末席的劉病已
劉病已心裡有一絲躊躇。
但看到下巴微揚,面帶譏笑,傲慢地俯視著漢家朝堂的克爾嗒嗒,他最後一點躊躇盡去,這個場合不是過分計較個人利弊的時候。
他對著劉弗陵的目光微一頷首,長身而起,一邊向前行去,一邊吟唱道: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劉病已邊行邊唱,衣袖飄然,步履從容。
空曠的前殿,坐著木然的上百個官員,個個都冷漠地看著他,霍禹、霍山這些人甚至唇邊抿著一絲嘲諷。
他的歌聲在寬廣的殿堂中,只激起了微微的迴音,顯得勢單力薄。
可他氣態剛健,歌聲雄厚,颯颯英姿如仙鶴立雞群,軒昂氣宇中有一種獨力補天的慷然,令人讚賞之餘,更對他生了一重敬意。
《詩經》中的《鹿鳴》是中原貴族款待朋友的慶歌。
宴席上的樂人中,有一兩個極聰明的已經意識到劉病已是想用漢人莊重寬厚的歌謠回敬羌人挑釁的歌聲。
憋了一肚子氣的樂人看著羌族王子的傲慢,看著劉病已的慷然,幾個有荊軻之勇的人開始隨著劉病已的歌聲奏樂。
剛開始只零零散散兩三個人,很快,所有的樂人都明白了劉病已的用意,同仇敵愾中,紛紛未有命令,就擅自開始為劉病已伴奏,並且邊奏邊唱。
歌者也開始隨著鼓瑟之音合唱。
舞者也開始隨著鼓瑟之音合唱。
一個
兩個
三個
……
所有的樂者
所有的歌者
所有的舞者
忘記了他們只是這個宴席上的一道風景,一個玩物,忘記了保家衛國是將軍們的責任,忘記了未有命令私自唱歌的懲罰,他們第一次不分各人所司職務地一起唱歌。(
《鹿鳴》位列《小雅》篇首,可見其曲之妙,其勢之大。
曲調歡快下充滿莊重,溫和中充滿威嚴。
但更令人悚然動容的是這些唱歌的人。
他們不會文詞,不能寫檄文給敵國;不會武藝,不能上陣殺敵。
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捍衛著大漢的威嚴,不許他人踐踏。
他們的身軀雖然卑賤,可他們護國的心卻是比所有尸位素餐的達官貴人都要高貴。
他們為民族的尊嚴歌唱,他們在表達著捍衛家園的決心。
到後來,劉病已只是面帶微笑,負手靜站在克爾嗒嗒面前。
大殿內迴盪的是盛大雄宏的《鹿鳴》之歌。
上百個樂者、歌者、舞者,在大殿的各個角落,肅容高歌。他們的歌聲在殿堂內轟鳴,讓所有人都心神震肅。
劉病已雖只一人站在克爾嗒嗒面前,可他身後站立著成千上萬的大漢百姓。
一曲完畢。
克爾嗒嗒傲慢的笑容全失,眼內充滿震撼。
有這樣百姓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