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部分 (1 / 4)

我們再來談談人類社會,人類社會是怎麼形成的呢?當然最早的時候是為了抵禦敵人,人類選擇了群居,後來沒有了敵人,人們就為了交流,交換,再到後來就是形成了習慣為了圖方便了。當然其過程中產生了文化,族別,歷史,傳統,文明等讓這個過程變得更復雜,更系統了而已。算了,不說這個了,太複雜了。

我們再來說說,人的行為本身,記得我以前談到的,人的三大本能嗎?實際上人的一切行為都與第一本能與第三本能有關係,索取與情緒,我們透過索取這個基本點出發可以得到什麼?因為‘索取’的本能,所以註定了人在本性上是自私的,記得生物的本能是什麼嗎?也是索取!對人有利的部分我把這部分叫做利益,當然這種索取是受到了文化,道德,規章,經驗,思想,以及歷史條件等各大因素的限制,讓人的本性以另一形式表現在外在。人們會對對自己有益的東西有一種佔有,親近的意念,對自己無益有遠趨,排斥的思想在裡面(情緒?),這種意念思想導致了人的各種各樣的行為,而因不能佔有,不能得到,不能親近產生的妒忌,怨恨,失落,迷茫也就是說是不會消失的。將會貫徹至人類社會的始終。

有個小屁孩老不聽話,老媽老是發火,那老媽為什麼會發火?因為他老媽因為小屁孩的話,而損失了利益,這個利益是什麼?因為也許小屁孩不聽話,那麼他老媽就會佔用自己已經安排好的時間,去擦小屁孩的屁股,也許是因為小屁孩的不聽話,讓一切井井有條的家變得出人意料,也許因為小屁孩的不聽話,讓老媽對之的期望落空……這些後果實際上都是伴隨著利益的損失。

兩夫妻吵架,為什麼真愛這麼難找?以至最後讓人懷疑真愛這個東西是不是存在的。就是因為從戀愛到婚姻再到相守一生整個過程中都不斷的伴隨著利益的分配,感情的分配,時間的分配,財產的分配,性格的分配,關係的分配,思想的分配,物質的分配……哇,不勝列舉,人們因為利益的得到與失去會相伴而來的正面與負面的情緒,因而產生相應的行為,問題就是,不可能在每一種分配方式中都讓兩個人都滿意,沒有完全相同的人,那麼分配不均的情況必然存在,所以在分配衝突的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解決分配衝突的方式,這就意味著有一方要讓利益遠離自己而去,這就是妥協(奉獻),而真正的愛情應該相互妥協(奉獻)的過程,而不是一方妥協。這個就留到講什麼是愛情那一節分析吧。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老是提倡愛一個人就要愛她的缺點,或者是愛就是諒解,愛就是信任,愛就是奉獻,愛就是包容之類的。實際上這正是在提倡解決衝突分配的方式。因為人人都是自私的,因為人們都想把利益放到自己的頭上來,於是必然出現這種自私與“真愛”需要的分享精神相沖突的情況,所以人們才會相當崇拜佩服那種遠離對自己有利的利益,有奉獻精神的人。所以見義勇為,樂於助人,大公無私,捨己救人的事蹟才會爭相傳誦。

我們也能夠得到一個結論,如果要讓人信服你,那麼你就要他感覺到你在為他奉獻,如果要一群人信服你,那麼你就要讓他們感覺到你在為他們奉獻。這個問題後邊有追述,這裡還是言歸正傳。以上可以看作是利益引起情緒再導致行為的一個過程,這基本上就是所有行為的模式,我們總會因為利益的得失而產生喜怒哀樂,而喜怒哀樂又引導我們做出相應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又導致利益的得失,變成了一個迴圈,只是每次迴圈都加入了不同的要素。我在這裡講的利益就遠不是物質方面的利益了,精神上的得失,心理上的得失,感覺上的得失,都算。(我從自己得出的人類本能中,用這個本能去解釋了人們的一些行為,以及感情之中存在的分配衝突原因及解決方式等。雖然簡略,但這就是思行合一。)

從得失的角度解釋人類社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