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50部分 (4 / 5)

一張紙條,遞給隨從首領,“你立刻派人去通知李元帥,就說楊元慶出現在聞喜縣,他的軍隊很可能在附近,讓李元帥千萬不能大意。”

“卑職明白了,立刻就去!”

隨從首領接過紙條,飛奔而去,裴寂輕輕嘆口氣。他已經盡力了,李叔良如果還戰敗,那就和他裴寂無關。

。。。。。。。

戰馬奔騰,殺氣凜冽,一萬騎兵衝過了原野。衝入一條淺淺的小河,激起一片片水浪。楊元慶躍馬上岸,赤鷹大旗在他身後飛揚,在稻田裡忙碌的農民們眼中露出驚恐的神色,下午還悠閒走過的騎兵此時卻變得殺氣騰騰,不少人尖叫著向遠方逃去。

戰馬在官道上疾速賓士,捲起滾滾黃塵,只大半個時辰騎兵便衝出了聞喜縣,向西北方向的正平縣疾奔,如果一切順利,那今晚就能抵達正平縣,楊元慶必須要在李叔良軍隊抵達正平縣之前截住他們,如果讓敵軍入駐縣城,那他們這次機會就失去了。

現在他們還有希望,因為天快要黑了,如果不是戰爭時期,軍隊不會夜晚行軍。

。。。。。。。

正平縣也就是絳郡郡治所在,是一座城牆高大堅固的城池,城牆周長三十里,人口二十餘萬,是河東南部僅次於河東縣和上黨縣的第三大城,駐紮有唐軍五千人。

李叔良的兩萬軍此時正前往正平縣的半路上,離正平縣還有二十里。

他們是兩天前從龍門渡過黃河,經過兩天的行軍,他們從河東郡進入絳郡,中午時從稷山縣出發,前往正平縣,他們要在正平縣等裴寂回來後,再繼續行軍北上。

主帥李叔良今年約四十餘歲,弓馬嫻熟,自幼熟讀兵書,可謂文武雙全,李淵在太原起兵時,他正在長平郡募兵,便直接在長平郡起兵響應,也因此被封為長平郡公。

李叔良雖然文武雙全,但他的實戰經驗並不多,只參加過對毋端兒的平叛,他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謹慎周密,任何有風險的事情他都不會去做,而且防禦嚴密,各方面都考慮得極為周到,李淵正是看中他謹慎周密這一點,希望他能進太原主管防禦,守住太原城。

天色已漸漸黑了,副將劉弘基奔上來道:“大帥,離正平縣還有二十里,要不要一鼓作氣行軍?”

李叔良看了看地形,這一帶地勢開闊,南面兩裡外是汾水,而前方十餘里外便是一條黑黝黝的山脈,他搖搖頭,“夜間過山比較危險,還是就地紮營,天亮後再過去。”

劉弘基主要考慮正平縣的條件好一點,一直在野外駐營,他有點厭煩了,他還想再勸,李叔良的態度卻很堅決。

“既然到了河東,就要隨時防禦楊元慶的騎兵,你吃過薛舉的大虧,應該懂得騎兵行軍之快,前方是山巒,森林茂密,夜間過山是兵之大忌,我們應該萬分小心才對,不要再說,傳我的命令,就地駐營!”

楊元慶的豐州騎兵,劉弘基也考慮到了,但他覺得可能性不大,豐州軍主要是攻打太原,或者是圍城打援,即使部分軍隊南下,也不可能這麼快,這裡是絳郡,已經快到河東最南部了。

不過李叔良是主帥,既然主帥已經決定,劉弘基也不能再反對,他立刻傳令道:“主帥有令,就地紮營!”

“主帥有令,就地紮營!”

。。。。

一聲聲命令傳了下去,士兵們開始就地駐營,搭起一頂頂帳篷,將十幾萬根長矛圍著大營反插,又用大車圍攏一圈,李叔良親自率領親兵檢查防禦,每一個細節他都不放過,如果按照他的性格,應該是立營柵,只可惜營柵難以攜帶,他只好放棄。

“立十座哨塔,南方汾水也要立哨塔,防止敵人從水上過來。”

“糧庫營必須在火箭射程之外!”

李叔良非常仔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