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福妻盈門有聲小說> 第134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4部分 (1 / 5)

對謝向榮來說,丁憂卻是在兩可之間的擦邊球。按照大周的禮制,老祖宗是他的曾祖母,上頭還有父親頂著,他只需服五個月的齊衰即可,也不必丁憂,更不必一丁就是三年。

但謝向榮在奏摺中寫得非常明白,他說,老祖宗於謝家不只是一個長輩,更多的還是承上啟下、力挽狂瀾的恩人和功臣。

在奏摺中,謝向榮將能想到的所有讚美詞彙統統加諸在了老祖宗身上,只把她誇成了個於謝家危難之中(謝萬金比較能作,怎麼找死怎麼來。再加上那時的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的轉運使與逆王勾結,大肆壓榨兩淮鹽商,謝家首當其衝,折損了大半的生意)勇挑大任的絕世大好人。

撫養、教導謝家唯一的男丁(也就是謝嘉樹啦),待男丁長大後,又功成身退的將家業全都交給了他,不貪權、不斂財……反正吧,基本上和寫悼詞一樣,文章和本人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

謝向榮還說,他丁憂為曾祖母守孝,不單單是為了孝道,也是為了大義,為了報答萬氏老祖宗對謝家的功勞。

謝向榮那摺子遞上去的時機也好,聖人病重,皇太孫監國,為了能平穩交接政權,聖人祖孫兩個都希望朝臣們堅持“嫡長繼承製”,從上到下都能尊崇大周禮法。

而皇太孫呢,也無時無刻不忘宣傳“尊重長輩”、“尊崇禮法”的思想。恰在這時看了謝向榮的奏摺,見謝向榮這個新科進士,為了孝義,甘願放棄大好前程,實在是個好孩子呀,堪稱孝子賢孫的楷模呢。

再加上幾個月前,聖人萬壽節的時候,謝向榮進獻了近千卷的書籍。其中還包括近百本價值連城的古籍,在聖人祖孫面前刷爆了存在感,也讓皇太孫記住了揚州謝向榮這個名字。

看完謝向榮的奏摺,皇太孫連道三個好。而後大筆一揮便準了。

當然,皇太孫答應得這般乾脆,也是因著謝向榮不過是個翰林院的小嘍囉,無關朝政大局。丁憂就丁憂去吧,人家都不在乎仕途,他又何苦為難?!

於是,謝向榮這個新上任的翰林院編纂,工作還沒滿兩個月,便丁憂回家去了。

不過,他的事兒一傳出來。著實收穫了不少讚譽。

翰林院原就是個清貴已極的地方,裡面的讀書人更是崇尚風骨、氣節和禮儀。

而謝向榮入選庶吉士、進入翰林院的時候,裡面的不少官員知道他的底細,深覺一個鹽商之子卻跑到翰林院當官,實在是有辱翰林院的清貴之名。

雖然沒有人明著找謝向榮的麻煩。但言語間多有嘲諷。同僚們一起用個飯,菜色稍微有那麼一絲不合口,大家也能牽扯到“鹽”上去。

若不是謝向榮因為藏一事在江南仕林頗有美名,若不是顧忌他有個名士做老師,謝向榮在翰林院的日子更加艱難。

可這封丁憂的奏摺一遞上去,眾人頓時對謝向榮刮目相看,紛紛贊他孝義有加。頗有古君子之風。

估計自這以後,再也不會有人拿“鹽商之子”說事兒,一提到謝向榮,第一個反應便是“孝孫”、“古君子”。

想那謝向榮,年少便考中進士(才十六歲呀十六歲),又有個海內名士做老師。身後還有個家財萬貫的謝家拼命砸錢幫他刷好感度,仕途絕對一片光明,差的只是時間。

有人曾經幫謝向榮算過,這小子只需在翰林院熬上三五年混夠了資歷,順便再在皇帝(or皇太孫)面前刷刷存在感。而後尋一外任,拼命攢政績。

有謝家銀子鋪路,有王承和周家幫他網路人脈,前前後後用不了十年,謝向榮便能從地方重新殺回京城。

到那時,進六部,入內閣,簡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有人甚至推測,謝向榮這小子,只要腦子不犯抽,一直保持考進士時的聰明,沒準兒會成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