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自從我到了江南,成為了三省巡按,見多了民情,才覺得,這要達成我們的心願太難了。現在貧富差距這麼大,我們的大楚的國土就只有這麼多,土地都掌握在富商,官員們的手裡,百姓們手裡沒有土地,就是推廣了新種,我看也難以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啊。”
柳敬原說:“你以為這個問題,皇上不知道嗎?但是有什麼辦法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趙崇義心中一動,就不由自主的把當初陳文蕙說的那一番話說了一遍。
劉演和柳敬原楞了一會兒,柳敬原大笑著說:“文蕙果然是奇才,不得不說,她說的很有道理。其實,這些事情,我們在江南都已經親身體會過了。江南的地也少,大多掌握在地主手裡。這些地主,有的是官員,有的是小家族,有的是富商,還有直接就是老百姓,勤勞能幹,省吃儉用,幾輩子攢下來的。這樣的土地,你怎麼能說人家不好呢?可是土地都掌握在這些人手裡,自然百姓就要餓肚子了。後來,海貿開始了,陳家因為陳遠恒大人管著湖州一地,所以,他們最早開始勸說百姓去海外。那些第一批去的,有的去了倭國。有的去了夷洲島。去倭國,夷洲島的百姓們經過這麼兩年,都多少賺了錢了。他們又回到江南。把親戚朋友都接過去生活。那些百姓們說,到了海外。地廣人稀,土地很多,不過,大多是沒有開墾的荒地,只要是跟銀行借貸,度過了第一年的開荒期,第二年就能打下許多糧食,不但能還貸。還能開發更多的土地,,有的家裡情況好的,帶了銀子去的,不用借貸,直接開發,還能買下奴隸,或者僱人進行耕種,第一年過去,第二年就能發財。我認識一個小地主。家裡只有四百多畝地,其實生活過的也算是可以了。可是,他貪花好色。娶了幾個小妾,自然花銷就大了,偏偏生的都是兒子,這兒子一大,他發愁了,四五個兒子,要是一分田產,那他的家業就不能是四百多畝,就變成一百畝。甚至更少了,眼看著祖產要變少。而且,嫡出的兒子不願意。不想分薄家產,鬧得很厲害。他沒有法子,正在焦頭爛額的時候,聽說陳家招人去南洋,就拿出一些錢,給那四個庶出的兒子,每人一些錢,還給了一些僕人,打發這些兒子們去了夷洲島。這幾個兒子,在夷洲島,又是買地,又是僱人種地,還有他們自己帶的家人也種地,這麼兩年下來,前一段時間,我聽說,他們家的那幾個庶出的兒子們都有錢了,要回家帶著自己的姨娘回去夷洲島享福呢?弄得老頭老了反而沒有小妾了。”
劉演和趙崇義笑了起來。
柳敬原說:“也是那幾個庶出的兒子們,平日裡人頭熟,接觸銀行比較多,因此,到了夷洲島,不但用了老爹的銀子買地,他們還大膽的貸款買地。這樣起步都比別人快些,兩年下來,已經每人都有二千多畝地的大莊子了。其中那個老三更是精明,已經有了三千多畝的土地,還在新光城貸款買了一個鋪子,坐著生意,日子別提多紅火了,把嫡出的大哥遠遠比下去。真正是衣錦還鄉,把那個嫡出的大哥臊死了。老頭一來高興,兒子們都出息了,二來也犯愁,現在姨娘們都靠著兒子比他還有錢,自然不把他這個糟老頭子放在心上,弄得他都沒有人伺候了。”…
劉演也笑著說:“這樣的事情,在江南的時候,經常聽說的,那些最先富裕起來的人,經常回到鄉里來,一來衣錦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