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潘石屹影片> 第11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部分 (4 / 5)

題:一方面,人死後應該有靈魂,主要考慮到肉體腐爛後對於死者生前思想、精神、意識、理念的傳承;另一方面,人死後應該不再安排靈魂的存在,主要是為了不影響新的生命誕生後,禁錮他們生存所需要的追求、生存方式以及跋涉人生的探求。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死後就沒有靈魂了,一個新鮮的生命落地,他是混沌的、矇昧的,如果有死者的靈魂籠罩著,那麼,活著的生命就沒有任何的意義。

歐石楠

/// 2005/12/02 /// 23:51:53

沒有這個疑問,就不會有宗教家、思想家、文學家、煉丹家和術士了,但沒有一個人能回答這個最基本的問題。

我相信人有靈魂,並且相信她不會隨生命的消失而消失。但我也知道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超過了人類的極限,也事關人類的存亡。試問一下,假如仁慈的造物主告訴你,還有另外一個世界,你在那裡還能感知,有多少人會因為一點兒小挫折就放棄現世這個世界啊。

人活在這個世界、忍受種種磨難的力量,正是來源於你對未知世界、對寂滅的恐懼。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檀香刑》的第500塊肉

//blog。sina。/u/4679dbbf010001hs

前不久讀了莫言的小說《檀香刑》,這是我讀過的所有書裡面最殘忍的一本。

在書中,他描寫劊子手實施的“檀香刑法”比他描寫的另外一種刑法“凌遲”還要緩和一些,莫言手下的凌遲是最殘忍的刑法。

我記得剛讀完莫言描述凌遲的這一段,正好要在西邊的香格里拉飯店見客人,到了飯店的門口,已經到了與客人約會的時間,我還是花了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調整好自己的心情之後,才到大堂裡面去見客人。

幾個月前,與莫言一起在現代城的茶馬古道吃飯,主要談他的小說《檀香刑》,也談到了“凌遲”。莫言談到他寫這些酷刑的初衷,實際是從魯迅的小說中受到啟發,批判一些中國人人性中麻木不仁的看客心態。莫言說:中國人的人性中有這種看客的心態,在歐洲人的人性中,也有這種看客的心態。在歐洲要用絞刑處死一個犯人時,也有好多貴婦人、貴小姐買好票,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漂亮的帽子去觀看。當被處死的人被帶上絞刑架,或者斷氣的時刻,這些貴婦人也會遮著眼睛去尖叫,但第二次有這樣的事情她們還會去。

吃飯間,莫言的手機響了,是義大利使館文化處來的電話,他們正在把《檀香刑》翻譯成義大利文。但他們在翻譯的過程中發現,凌遲這種刑法說要從人身上割下500塊肉,這個人還不能死,這是一種技術。而在莫言的原文中只寫到了490塊肉,割少了。莫言想了一會,一邊吃著茶馬古道的雲南菜,一邊說:那就再加10刀,左屁股蛋上5刀,右屁股蛋上再加5刀。這500塊肉就算是湊齊了。

這讓我也想起《聖經》中對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描述,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之前還要受到鞭打、油煎、頭上戴上有刺的帽子的折磨,釘在十字架上後沒有多長時間就死了。但莫言在《檀香刑》中描述的這幾種酷刑跟耶穌被釘之前的待遇截然不同,在莫言的描寫裡,臨刑前犯人一定要吃好,養好精神,尤其在實施刑法的幾天,還要讓自己的親人去喂人參湯。把身體養好了,因為行刑後活的時間越長,劊子手認為這活才算做得漂亮。這就是人對人的殘忍,看完之後,讓人不寒而慄。

那時,正是在評茅盾文學獎的前幾天,莫言似乎還很有信心,認為自己的《檀香刑》應該能獲得這屆的茅盾文學獎。幾天後我在媒體上看到,《檀香刑》這本書因為幾票之差沒有獲得茅盾文學獎。

如果誰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強的話,可以看看這本書,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