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5部分 (2 / 4)

被動為主動。只有主動出擊,方能帶動眾軍積極的一面。所以,蔡風行動的第一步就是棄涇州而採取主動。

事實證明蔡風的觀點沒有錯,不過,蔡風的行事作風的確有些超出了万俟醜奴的想象,也超出了高平義軍其餘幾路將領的意料之外。

蔡風並不要万俟醜奴的那五萬大軍,他只選擇了万俟醜奴的五千騎兵,另外再自彭陽和駱非那裡共調來了三千輕騎。只憑八千騎兵與崔延伯所領的數萬官兵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角逐,另外為了湊足一萬人,便由蔡風挑選了兩千步兵相配合,而這兩千步兵根本就未參與對崔延伯的戰爭。但卻被蔡風安排潛伏於涇州城四十里處,蔡風似乎算準了崔延伯的追兵會自那裡經過,他更為此製造了大量的懸念,而讓崔延伯中計。

第 十 章 奇兵之道蔡風所領的兵士,再加上他的親衛營中五百鐵騎,一共才一萬零五百人,衝殺得崔延伯一共動用了五萬部眾,卻起到了出乎意料的結果。

蔡風早就明白,兵不在多。高平義軍大多都已失去了鬥志,如果將那幾萬步兵勉強編排入隊,恐怕效果會適得其反。若只有八千騎兵,那激勵他們計程車氣就容易多了,而且騎兵全都是訓練有素之人,鬥志也是最高的一支隊伍,只要靈活地運用好這些人,絕對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這就是蔡風奇兵致勝的絕招。

奇兵之奇,就在於快、準、靈活、攻擊力強,另外一個便是隱秘。

只有最快的速度,才能把握到最佳的戰鬥時機;只有最為靈活的機動性,才能更好地保持隱秘。而要想一擊致命,則需要最強的攻擊力。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這些人不在多,而在於精。正如一柄利劍,並不在於它的體積和重量,只要好好利用,這柄劍比一柄大鐵錘更有效。用兵之奇,也如同劍走偏鋒。

赫連恩和駱非本來對蔡風的意見還稍有爭議,全因蔡風為了打這一戰,先將自己的利益拋卻了許多。這對於他們來說自然有些不捨,而且蔡風如此選擇以少量之兵對付崔延伯的大隊人馬,其本身就似乎存在著一種賭徒的心理。對他們而言,的確需要冒極大的風險。另外還有一些原因則是,他們對蔡風作戰佈署的能力仍不能完全信任,而一開始便讓他們擔當如此大的風險,的確不敢相試。

駱非和赫連恩倒是認為在西峰至涇州這段路上實行蔡風的計劃,他們的駐軍仍可以守著涇州,就算蔡風的計劃失敗,也可以很快便返回涇州固守。這至少還可以擋住崔延伯的攻擊,也減少了失去涇州的風險。但蔡風卻表明只有放棄涇州才能獲取勝利,這一計劃必須是在放棄涇州的情況下方能夠完成和達到理想的效果。為此,駱非還與蔡風爭執了幾句,後來万俟醜奴見蔡風如此有信心,這才讓蔡風去試試。說穿了,就連万俟醜奴也不是對蔡風抱有太大的信心,畢竟他們所面對的對手實在太過強大,而且雙方是在“義軍士氣低落,官兵士氣如虹”的狀況下交戰。

軍令如山,駱非卻不敢不聽万俟醜奴的話,雖然心中有些不快,但也只好暫時放下,只得配合蔡風的行動,於是蔡風迅速調集兩千輕騎不停騷擾崔延伯的行軍和休息。

蔡風更算準,如果將涇州這座破城讓給崔延伯,必定會分化崔延伯的兵力,從而使他的大軍分為兩股,這就減少了義軍所面對的敵人。如果讓蔡風以數千騎兵去面對十餘萬大軍,而崔延伯的軍中也有八千鐵騎,這一仗不打也知道,輸贏已定。

崔延伯果然沒有讓蔡風失望,只領五萬大軍追往彭陽,餘人留守涇州,這使得蔡風對敵時輕鬆多了。而且蔡風更以小股騎兵故意引得崔延伯分出一部分鐵騎去追殺,也分化了崔延伯機動性最強的一股力量,從而使崔延伯的兵力變得反應遲緩,雖然勢盛卻不具備太強的殺傷力,只要再用一些詭計打亂官兵的陣形,那高平義軍的這一役就將旗開得勝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