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部分 (3 / 4)

去指責孩子,要先想一想這孩子的缺點是不是因為你的原因造成的?這樣既減少了對孩子的一份指責,也減少了對孩子的一次傷害,又對自己的行為多了一份反思,從而多了一份進步。

2。 14歲之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

我多年研究發現,14歲之前是一個人智力開發的關鍵時刻, 這個時期一個人的智力開發幾乎可以完成智力開發總量的90%。這是一把雙刃劍,就是說,一個學生如果在14歲之前,學到他感興趣的東西,他的智力將會得到巨大的開發,他煥發出的能量甚至是成年人無法想象的。我的孩子小時候喜歡看小人書,有一次我給她買了一套葫蘆娃,她媽便順著字幕給她講了一遍,沒想到就講了這一遍,毫不識字的她幾乎就能複述下來。由此我發現了孩子的閱讀能力,便不斷地跑書店買書,結果培養了孩子博覽群書的好習慣,也為她以後輕鬆考取北京大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反之,如果14歲之前,學到他不感興趣的東西,或者大人強迫孩子學習他不願意學的東西,那麼他的智力將會得到很大的扼殺。所以在孩子智力開發的關鍵時刻,一定不要逼著孩子去幹他不想幹的事。反觀現在很多家長,違背孩子意願地給孩子報了很多學習班,當然他們的願望是好的,但造成的後果是嚴重的。如果你一定覺得學這樣東西對孩子很重要,那麼家長的一個主要作用應該是先想方設法讓孩子對這樣東西感興趣。

智力的開發是這樣,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是這樣。

我在山東工作的時候,班裡有個農村的住校生。我發現他每次吃完飯都把菜盆倒上水涮涮,然後喝掉,所以他的菜盆總是乾乾淨淨的,根本就不用刷。我發現以後就很感動,心想這孩子多不容易啊,生活這麼節儉,以後肯定有出息。

後來這個學生果然沒讓我失望,考上了山東大學,在當時就很不簡單了。由於他工作吃苦能幹,發展得也不錯,現在是一家市級銀行的行長。前段時間師生聚會,吃飯的時候我發現這個學生端過一個吃剩的盤底,自己偷偷倒上一點茶水,端起來就喝。

我想起他高中時候的事情,就笑著說:“你現在是大行長,不缺錢,怎麼還幹這種事兒?”這學生回想起往事,一下子動了情,說:“王老師,小時候我家裡窮,我爹每次吃完飯就把碗衝得乾乾淨淨,把水喝掉。我也學著,從*歲就習慣這麼做了。後來考上大學參加工作,這個習慣一直改不了,跟上了癮似的,喝著這種菜湯感覺特別親切。一喝就想起自己的從前,想起農村的父母,這樣工作再苦再累、遇到再大的挫折我也不怕了。其實這些年,我就是靠這種精神走過來的,要不我也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我聽後,感動之餘陷入了沉思。一個農村家長沒多少文化,誰也想不到他一個小小的習慣,竟然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為什麼呢?因為這種影響是從很小就開始的,它是融入兒子血液裡的,是深深根植於兒子心底的,所以它是永遠不會磨滅的。我進一步想,如果兒子到了十六七歲以後才看到父親的這個舉動,恐怕就不會養成這樣的習慣了。

理念篇(3)

多年來,我對教過的一些學生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研究充分證明:14歲以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奠定了孩子今後人生的基礎。在這個時期,孩子所處的環境、所接觸的人、所發生的事、所受的教育、所養成的習慣、所形成的性格,會深刻影響孩子的一生,而且這個影響幾乎是無法代替、無法改變的。

正面影響是這樣,反面影響也是這樣。一個優秀的人起步於14歲前,同樣,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也是從14歲以前開始的。

有句俗語說,對七八歲的孩子狗也嫌煩,而我們也往往把十三四歲看成孩子的“叛逆期”。在這兩個時期,孩子生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