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9部分 (2 / 4)

人),可惜死於太平天國起義,家族人員死傷近半,王老太太的爺爺帶著自己這一支的族人南遷到松江府,在明珠縣王老太太的爺爺領悟到“洋務”才能興國保家,於是便投身於發展“洋務”,成為明珠最早的實業家之一。可惜傳承到王老太太的父親手裡,勉強只能維持家業而已,最悲劇的就是王家在國共兩方之中,選錯了陣營,等到王老太太出生,國黨陣營已經守不住長江防線、敗相已定無法挽回了,於是王家人害怕被清算準備腳底抹油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個不是意外的意外!

王老太太是妾生子,在王家逃離明珠遠走香江時,被遺留在了明珠。王家大婦帶著親生的兩個兒子即王老太太的兩個同父異母兄弟,帶走了所有貴重物品、金銀細軟、銀行存款,只留給王老太太母女一座位於法租界帶不走的頂級花園洋房、松江府三千畝土地以及麵粉廠、皮鞋廠、紡織廠等工廠,十里洋場裡四間商鋪等等固定資產。

王老太太母女一下子被成為孤兒寡母,心中惶然、恐慌可想而知。幸好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離開故土的,一個年老的賬房先生帶著他的一家子人以及零星幾個沒處可去的下人留了下來。三家大型工廠裡的工人們也都是不會離開的,但是因為王家出走香江,所以變得人心惶惶。年老體衰的老帳房以及其一家人、王老太母女、零星幾個下人加在一起也是沒辦法運轉這3個大型工廠的,那麼該怎麼辦呢?

在老帳房的幫助和建議下,王老太太的老媽、一個會讀書作畫的美妾(設定為清倌人、被王老爺贖買為妾),勇敢地站了出來,主動向人民政府上交了三千畝土地的產證以及麵粉廠、皮鞋廠、紡織廠等較大的固定資產(沒辦法不交,這些工廠的中高階管理者基本都拖家帶口跟王家去了香江,工廠當時已經停產了一段日子,混亂無比,只能靠國家接收了)。因為新中國剛剛建立,社會需要安定,所以這類民營、私營的企業工廠,國家都是透過收購、公私合營(以公為主)來兼併掉的,國家也會給原來的擁有者以補償,所以王美人獻上家產,並不是沒有益處的。

王家主要成員都走了,但是王家的人脈關係還在,於是在這些人的關照下,王家母女沒有受到欺詐、壓迫,上交了這麼多的固定資產,國家也給予了補償。因為新中國剛建立,到處缺錢,給不了王家母女多少立刻能給予的補償,於是政府便採用了公私合營的辦法,以國家佔大部分股份和權益,王家母女佔小頭,經營麵粉廠、皮鞋廠、紡織廠,其中又以皮鞋廠規模較小,員工人數不到百人,所以國家給王家母女保留了40%的股份,其餘兩家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廠子,王家母女僅有不到10%的股份和分紅。其餘五家更小規模的作坊式工廠,王美人也無心管理和經營,於是把5家小廠以及一些商鋪之類的固定資產都轉給了王家友人,換了一筆現款維持生計,僅留一個餐館商鋪留給老帳房的兒子以及下人們經營,當然新中國成立了,也不能再叫下人了。

這個餐館後來一直都良好地經營著,保留了很多明珠菜系菜品,不過因為堅持保密配方以及固有的經營理念,餐館也沒有做大,(只有一個主店和一個分店,奇怪的是分店名氣比主店還大),不過卻成為明珠老客勒們最喜歡最常光臨的餐館之一,從建國之後到改革開放之前,期間不乏各種困難、危機,好在有諸多王家人脈幫助解決了,因此也得以成為老明珠本地最頂級的私營餐館。

餐館不大,名氣卻很大,因為王老太太出嫁之後,王家佔地8。11畝的洋房別墅改建成了一個會館作為頂級餐館經營(50、60年代一些運動中,雖然期間有幾段時期內,不正常開門營業,轉而作為社會名人、民主人士的聚會場所這樣維持著不倒閉,直到改革開放後,成為商業性質經營的頂級餐廳),這個頂級餐館被老客勒們稱之為王家別墅。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