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青雲路停車> 第76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6部分 (2 / 4)

,而剩下的幾位將領雖然可以勉強支撐局面,卻又因為王族分裂成了三個勢力,他們各自效忠於不同的主公,彼此制衡,全副心神都放在內鬥上,根本不可能合力出兵,所以暫時不會對本國邊境造成威脅。

西北邊境已經長達六年時間不曾經歷過戰亂,即使前幾年曾遭遇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旱,百姓流亡,西北大軍糧食供應短缺,曾一度處於弱勢,外族也沒有抓住機會入侵,頂多就是兩國交界的地帶偶爾有些小規模衝突,只需幾千精兵就可以解決。幾十萬大軍守在那裡,除了耗費錢糧,並沒有太多用處,更何況其中大部分人都參軍將近十年,早該放其歸鄉。因此朝廷決定,將年紀較大、體力偏弱的數萬老兵先裁下來,換上新兵,等過兩年,新兵操練嫻熟,可以應付戰事了,再將一部分老兵裁下來。如此迴圈操作,就可以在幾年內將西北大軍全部換上年輕力壯計程車兵,再守邊境十年都不成問題。

還有一點,長期駐守西北、在西北大軍中享有至高聲譽的一位老帥,他與楚王交情極好,據聞他是楚王生母的同鄉。兩家還算得上是親戚。楚王還是皇子的時候,雖然沒有強有力的母族支撐,但從不曾被人小看,跟這位在軍中地位日漸穩固的老帥也不無關係。又因為楚王支援皇帝登位,這位老帥就成了皇帝的嫡系。隨著皇帝坐穩了皇位,他也連續十年穩坐軍中第一把交椅。當然,現在情況不同了。皇帝感念老帥的支援。卻也不得不提防著些,用光明正大的理由裁換他手下將士,分他手中的權力,以免他手握數十萬大軍,卻站在楚王那邊,對皇位造成威脅。

不過,在老帥手下聽了十年令的這批老兵,自然不可能那麼輕易聽從朝廷安排的。在邊疆吃了多年的苦。好不容易能回鄉了,居然又要離開親人到另一處邊疆去?若不是朝廷許諾會給他們每人五十畝地,只怕還未離西北就要譁變了。當然。老帥目前在明面上還是要支援朝廷決策的,自然也就替朝廷說了不少好話。朝廷後來又鬆了口,允許老兵們先回老家探親。也可以帶上家眷往東北去,到錦東後,開墾新地的頭三年還有減免稅賦等優惠政策,不少老兵就動了心。畢竟他們很多都是家徒四壁的,即使當了幾年兵,手上有些積蓄,也撐不了多久,家裡沒田沒地,去了東北卻能平白得到五十畝良田,自然知道該如何選擇。至於那些本就有些家底的,或是捨不得故土的,也就罷了。最後官府一清點,願意去的人竟有三萬之眾。

這三萬人並不是一下湧到東北來的,根據朝廷的安排,今年秋天會先有第一批五千人到達,等明年夏天,會有第二批八千人,明年秋後是第三批八千人,剩下的則是後年才來。這個人數不包括家眷在內。這三萬老兵都有多年的戰場經驗,年紀約在二十八到五十歲之間,雖然大部分人年齡偏大,但無一不是弓馬嫻熟的。有他們在,再加上本地原有的駐軍,東北邊境也就穩固了。既不必另行派軍隊前來,也有人耕種新開的土地,實在是一舉兩得。

朝廷有此良策,底下人自然要把差事辦好。這件事來得比較突然,裁軍之事是年後才定下來的,第一批老兵又趕在秋後就要到了,在他們到來之前,錦東府必須做好準備工作,不但要將分派的田地丈量清楚,還要把這五千人的衣、食、住、行都安排妥當,而且東北的冬季比中原要冷得多,雖說老兵們在西北熬慣了,但要是真出點什麼差錯,冷壞了他們,就連龔樂林這位知府大人,也不好向皇帝和朝廷交待。

周康是分慣糧田的通判,龔知府就把丈量土地的差事交給了他,又點了劉謝做協理,讓他順便把田地相關文書給辦好,爭取老兵們一到,就能將田地交到每個人手上,還不能讓人挑出錯來。

這可不是件容易辦的差事,實在吃力不討好,不過要是辦得好了,朝廷將來要嘉獎,自然少不了他們那份。而且他們在清河也做過類似的工作,想必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