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部分 (4 / 5)

元年到建安五年這五個三月三十日的天干地支。年和月份都比較清楚,一查便知:

〖建安元年為丙子年,三月辛辰

二年為丁丑年,三月甲辰

三年為戊寅年,三月丙辰

四年為己卯年,三月壬辰

五年為庚辰年,三月庚辰〗

日子較難推算,因為在靈帝末年,朝廷改用《九章算術》的作者劉洪改進過的四分曆。因此我設定了一個基準點。《後漢書·獻帝傳》載:“(建安元年)秋八月辛丑,幸南宮楊安殿。癸卯,安國將軍張楊為大司馬。……辛亥,鎮東將軍曹操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庚申,遷都許。己巳,幸曹操營。”

同一個月內出現了辛丑、癸卯、辛亥、庚申、己巳五個日子。辛丑和己巳一頭一尾,兩者相差二十九天。同傳又說“秋七月甲子,車駕至洛陽……丁丑,郊祀上帝……己卯,謁太廟”。以此為參照,可以確定建安元年八月一日為甲子。

接下來就是冗長而單調的推算,從略。總之從建安元年到五年,這五個三月三十日裡,唯有建安五年的三月三十日,符合太守所謂“六合相應,良吉三十”的標準,其他幾個日子,按照傳統命理學說來看,都不算吉日。

而建安五年,在位的廬江太守正是李術。

在這裡稍微回顧一下李術的經歷。

根據為數不多的史料記載,此人是汝南人,在孫策麾下頗受信重。建安四年,袁術去世,袁術手下的一部分將領企圖投奔孫策,卻被廬江太守劉勳截殺。孫策大怒,揮軍攻拔廬江。劉勳無路可去,只能北上投奔曹操。孫策就地派麾下大將李術擔任廬江太守,還撥了三千人馬給他。

曹操眼見孫策坐大,深恐在沒消滅袁紹之前腹背受敵。恰好荀彧給他推薦了一個叫嚴象的人在南邊對付袁術。袁術既然死了,曹操便就地任命嚴象為揚州刺史,去安撫孫策,還舉孫權為茂才以示親切。嚴象沒想到的是,他一抵達廬江,就被李術殺掉了。

李術殺嚴象,究竟是因為李術跋扈,還是孫策授意而為,已無可考據,總之堂堂一位刺史就這樣被殺了。而曹操忙於應付袁紹,也無暇找他算賬。沒過兩個月,意圖襲擊許都的孫策就離奇地被許貢門人刺殺。結果嚴象遇害一事,便被擱置了。

年僅十八歲的孫權接下了孫策的事業,周瑜、張昭等人傾心輔佐,卻不代表所有人都認同。李術久有異心,看到孫策身死,便極其高調地接納了從孫權麾下叛逃的人,打算自立。孫權問他要人,李術回了一封無比囂張的信:“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復還。”孫權正愁初掌大權無處殺威,見李術這等態度,立刻寫信給曹操,說:“嚴刺史是您親自選拔的,沒想到一來這裡就被李術那廝給砍了,我也早就看他不順眼,就讓我替曹叔叔您報仇吧!”

於是孫權親自率領孫氏親族大舉圍城,李術走投無路,向曹操求援。曹操既沒興趣也沒餘力去救他,結果皖城被攻破,李術梟首,結束了他不太光彩的一生。

李術從就任廬江太守到敗亡,大約大半年,橫跨建安四年和五年。時間雖短,卻還算比較平靜,沒有戰亂,沒有屠城、沒有遷徙,算是廬江百姓最後安寧的時光。

從心理角度來說,李術是個桀驁不馴的人,雖然在孫策麾下他不敢造次,但野心這種東西是無法壓制的。當他被任命為廬江太守,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武裝和地盤時,心中必然大喜。帶著這種昂揚情緒給兒子娶親,藉機大操大辦,也是可以理解的。

於是,太守的身份問題就算是初步解決了。如此看來,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悲劇,不過是被提前了半年而已。就算他們沒有被拆散,繼續相依為命,很快也會遭遇孫權的屠城;就算逃過屠城這一劫,也會隨著其他十幾萬戶被曹操強迫遷徙到北方。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