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長豆的豆粒重量相當均勻一致,因此也用來計量。
二十四粒豆,就是一枚索裡達的重量。實際上,大約是四點五克左右,這二十四粒豆金幣,也成了後世二十四k純金由來。
這種金幣由於是純金,所以發行之後,相當的幣值堅挺,成了歐洲的國際性貨幣。
法蘭克墨洛溫也有自己的貨幣,他們發行的是銀便士,又稱丹尼爾。
匯率則是,一磅銀等於二十索裡達,等於二百四十銀便士兵。一個索裡達,相當於十二個銀便士。
一枚銀便士的重量約1。2克。
一個唐朝守門士兵的月薪就達到了三百索裡達,相當於三百六十法蘭克銀便士。
這一年,那得賺多少?
粟特商人在旁邊道,“其實也不能這樣算,在大唐,一匹絹價值兩千文銅錢。十貫銅元寶等於一枚銀元寶。十銀元寶等於一金元寶。”
絲綢在大唐和在法蘭克,價格自然是不一樣的。
比如大唐的絲綢運到地中海,出售給羅馬商人時,一磅才十五索裡達,而羅馬人加工一下,賣給法蘭克人,就賣三十索裡達,直接漲了一倍。
價格如此之高,主要還是一路上關稅多,高昂的關稅,加之羅馬人壟斷著絲綢對法蘭克人的貿易,所以價格就漲了一倍。
但絲綢在大唐,卻也比賣給羅馬人的便宜許多。
生產、加工、收購、運輸,這一路上,絲綢價格不斷的提升。
在大唐,一匹絹才值兩貫錢。
一枚索裡達重一錢多一點點,而一枚金幣重一兩,實際含金八成,也就是說一枚大唐金元寶含純金八錢。
若是直接用大唐金元寶與索裡達的黃金含量計算,一枚金元寶其實只值七枚索裡達左右。
但大唐一枚金元寶,卻相當於一百貫銅元寶,這相當於值五十匹絹。
五十匹絹在法蘭克,卻值一千五百枚索裡達,換算大唐金元寶,值二百多枚。
僅以黃金來算,這大唐的絹價與法蘭克國的絲價相差了二百多倍。
聽完之後,克洛維王子更不淡定了。
唐朝的絲綢比法蘭克的絲綢便宜了二百多倍?
這豈不是說,哪怕不算羅馬人給他們翻的那一倍,就算是大唐運到羅馬,這絲綢也比大唐的漲了一百倍還多?
“這大唐得賺多少錢啊?暴利啊,上帝啊,一百多倍!”
“其實你也不用那麼驚訝的,這絲綢從大唐運到地中海,數萬裡之遙,從大海上運來,不僅路途遙遠,而且也危險啊,海上風暴多,船隻易沉沒。沉沒一船,可就損失巨大。況且,從大唐到羅馬,一路上得經歷多少國家,要繳納多少的關稅啊。比如說,僅從敘利亞到羅馬這一段,商人就得繳兩次關稅,每次百分之十二點五。”
“絲綢生意真是暴利。”不管粟特人怎麼說,克洛維王子還是充滿著震驚。
如果賜除絲綢的差價,僅以黃金來計算的話,那這個大唐守門士兵的薪水倒也不是那麼的驚人了。
“如果以牛來算,這位守門士官一月薪水二十貫,可以買大約五頭大牛。”
克洛維道,“在法蘭克,一頭大牛兩索裡達,也相當於十索裡達收入了。”
在歐洲,在法蘭克,現在是中世紀時期,真正的戰力靠的就是騎士。而要維持一名騎士的開銷,可是相當不容易的。
一個全副武裝的騎士,至少需要二十份采邑,也就是大約三百到四百五十英畝。要維持一名騎士日常與戰時的各項花銷,至少要三到六百英畝耕地,和超過一百名奴隸的勞作。
一個騎士需要自備戰馬、盾牌、武器、鎧甲,甚至要自備服裝裝備和食品,甚至是餐具、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