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75部分 (3 / 5)

這次肯定要一舉高中進士的。”裴行儉幾人中最小,卻是最自信。本來貞觀四年他們就參加了縣試,中了秀才。貞觀五年的鄉試中,又中了舉人。

可貞觀六年的會試大比,李超卻沒讓他們參加,說他們太年輕,讓他們再多讀幾年書。

然後明年貞觀九年,就是第二次科舉大比之年,李超終於同意他們下場了。

今年秋鄉試,宋青書也下場考了,高中舉人。

現在李超面前的四位弟子,皆有舉人功名。

這可是在全國數萬秀才之中考出來的,全憑的直憑實料,如今的科舉糊名考試,也不行卷,更不論出身門第名氣,能中的都不簡單。

“這麼有信心?”承乾笑問。

李超對太子道,“他們也算是苦讀多年,而且跟著我讀書,不是讀死書。確實是有些真學問的,如今的科舉考試也算不是多難。”

一科有幾十萬人參加縣科試,最後取得資格參加縣試的也才二十萬左右。在經過縣試州試院試三輪後,也只錄取兩萬左右,差不多錄取率只有百分之十。全國一千多縣,平均下來一縣錄取不到二十人。

而鄉試的錄取率更低,不到百分之五。

而且不是所有的秀才都能去參加鄉試的,還得先參加科試,鄉試的資格考試。每年各道的鄉試考生人數都是限定好的,不管多少人參加科試,最終只能錄取規定數額的人,讓他們去參加鄉試。

兩屆科舉下來,大唐已經擁有了近十萬秀才。

但今年各道的鄉試名額只有五萬個,一半的秀才,直接就被刷在鄉試資格考試那道關下了。

這五萬參加鄉試的秀才,最終錄取率只有百分之十,全國各道一共才錄取五千個舉人。

舉人考進士一樣難,兩科錄取的舉人已經有近萬個,但今年全國的會試進士錄取人數依然是五百個。

而會試名額只有五千,因此會試之前先要涮掉一半。

最終五千參加會試的人中,只錄取十分之一。

對於朝廷來說,秀才、舉人的名額,都是比較放開的,錄取人數較多。畢竟只要沒取得進士之名,秀才和舉人都沒什麼實際作用。

秀才和舉人也不會有免稅免役等特權,頂多是見官不跪,在學校讀書能免學費,會發放點口糧。秀才和舉人還有個好處,就是如果去當老師或者去衙門做吏,會比較容易一些。

如今一下子擁有一個龐大的秀才、舉人、進士階層,也完全是朝廷有意引導的。一個龐大計程車子階層出現,這些從科舉中考出來的秀才、舉人們,就算一時考不中進士,朝廷也可以從中選人去官府之中擔任吏職,尤其是那些地方基層,極缺人手,而一般人又不願意去做。

如果如過去一樣委派的是地方本土的一些胥吏,又有被他們把持架空衙門的危險。因此現在有這個科舉出來的龐大秀才舉人階層後,以後就用他們充做衙門胥吏的支撐。

而朝廷對於做吏的秀才舉人們也不限制他們繼續科舉考試。

現在兩次鄉試後,全國有近萬舉人,可以說舉人也不算值錢了,最值錢的還是進士,不管每年秀才舉人錄取多少,進士一科現在都只是錄五百人。

這也極大的刺激了讀書人,要考就考進士,進士才值錢。秀才舉人只能從小吏做起,人家高中進士,在國子監讀一年書,出來馬上就能從小官做起。

一個是吏,一個是官,區別還是巨大的。

李超的這四個舉人學生都非常年輕,其實李超覺得他們再多讀幾年書去考進士也不遲,可幾個傢伙都壓不住了。

都摩拳擦掌,準備明年會試一舉高中呢。

“殿下馬上要留守監國,而你們四個也都要參加會議考進士,個個都覺得自己是大人了,但我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