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約內斯人會透過萊茵河對自己發動襲擊,但他可真的沒有想到敵人會透過主力部隊將自己麾下的精銳部隊吸引在卡塞斯山谷裡,然後透過萊茵河投送部隊試圖玩甕中捉鱉。
這一回,萬尼烏斯是真心覺得自己的腦子不太夠用了。
想著等自己擊敗了這一波的蘇約內斯人的進攻之後,一定要回去日耳曼青年公社,徹底的將戰爭議會的一幫老議員們的智力壓榨出來。
這麼胡思亂想著,萬尼烏斯自己不知不覺也漸漸的睡著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萬尼烏斯便給自己的衛兵叫醒。
然後,衛兵報告了一個讓萬尼烏斯也震驚不已的訊息——蘇約內斯人撤退了!
這個訊息當時就把萬尼烏斯嚇得清醒過來。
按照萬尼烏斯的想法,敵人這麼大費周折的搞來搞去,甚至很可能做了幾個月的準備。目的不就是為了突破淺灘,堵住卡塞斯山口,徹底消滅自己麾下的精兵嘛。他們怎麼可能在目的沒達到的時候就突然撤退?難道這上千艘戰艦的準備都白費了?
儘管萬尼烏斯完全無法理解,但事實就是如此——除了昨天交戰時留下的屍體和標槍箭矢、篝火燃盡後留下的殘害、擱淺在淺灘上的戰艦以及撞毀在險灘的船隻殘片之外,昨天還奮力廝殺了一個下午和上半夜的淺灘地段,一個蘇約內斯人都沒有了。
當然,如果只是找不到蘇約內斯人,那是不能作為“蘇約內斯人撤退了”的證明的。
但是在萬尼烏斯醒來之前。發覺蘇約內斯人消失的斥侯們,已經一路小跑著把這周圍的地段摸了個遍,並沒有找到戰艦藏匿的地點,就更別提能供上萬戰士藏匿的地點了。
也就是說。無論眼下蘇約內斯人到了什麼地方,至少可以肯定他們確實不在淺灘上下游步行一小時能夠到達的範圍之內。
敵人也有可能連夜繞過了自己的部隊,徑直趕去卡塞斯山口了。
想到這一點的萬尼烏斯立即下令派出加倍的斥候,向四面八方搜尋。
與此同時,萬尼烏斯自己也率領軍隊重新趕回淺灘。打掃戰場——按照斥候的報告,蘇約內斯人顯而易見的並沒有打掃戰場,因此在雙方交戰的地方還殘留著數以千計的屍體,以及這些戰士們使用過的武器盔甲等等。
等到中午的時候。萬尼烏斯便得到了訊息——蘇約內斯人並不是繞過自己的軍隊直接封鎖卡塞斯山口,而是繼續順著萊茵河逆流而上了——北上前來援助萬尼烏斯的巴達維人的軍隊沿著河流順流而下。水陸並進,結果今天早上的時候遇到了蘇約內斯人的艦隊。雙方打了一場,巴達維人弱勢的水軍全滅,陸軍卻很堅挺的死戰到底,不但沒有失敗反而將蘇約內斯人的登陸部隊宰了個精光。
按照巴達維信使的說法,如果不是蘇約內斯人見機得早提前將戰艦駛到了河中心,巴達維人一定給他們好看。
儘管對於巴達維戰士們那“水戰失利,陸戰大勝”的說法持有保留的相信,萬尼烏斯卻更加關心另一個問題,就是蘇約內斯人的真正戰鬥目的。
原本,在得知蘇約內斯人的動向之後,萬尼烏斯就堅信對方的目標是自己駐留在卡塞斯山口要塞的那兩萬精兵——也正是基於這種判斷,萬尼烏斯才不惜帶著還沒訓練好的兩萬卡狄野戰軍前往淺灘死拼——畢竟,死卡狄野戰軍總比死自己麾下禁衛軍要好。
但是,現在看來,似乎蘇約內斯人搶灘登陸封堵山口的決心也沒那麼強烈?
畢竟,按照萬尼烏斯的瞭解,這個淺灘的下游而不是上游約兩天路程的地方,才有另一處小得多的淺灘——如果蘇約內斯人的戰略目的是要封堵卡塞斯山口以圍死自己的禁衛軍團,那麼他們在搶灘登陸失敗後,顯然應該選取那處小淺灘登陸,之後直取卡塞斯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