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裡的有喜訊,我能有啥功勞?”
馮永連忙撇清,“這是皇上的功勞,和我沒關係。”
若是換了關姬,說不得就聽懂了。
但張星憶哪能會意到馮老司機話裡的內涵,她只當他是不欲顯擺,當下點了點頭:
“也罷,反正你也不缺那點功勞。”
畢竟這種功勞,只會被別人當成是倖進,說出去名聲不好聽。
提起這個話題,馮永心裡就嘀咕開了:
莫不成張星彩果真如歷史上一般,逃不脫沒有孩子的命運?
雖然不記得歷史上的她是什麼時候死的,但早逝那是肯定的。
畢竟阿斗的兩個皇后,乃是張家姐妹,只要稍微有點八卦心的三國愛好者,那都是理所當然地知道。
如果沒記錯,原歷史上兩姐妹都沒有孩子
想到這裡,馮永看了一眼張星憶,眼中頗有些探究。
張星憶卻是誤會了他的眼色,心頭微微一跳,眼波流轉,頗有幾分媚意。
哪知這人下一句竟是:“天已經很晚了,我該走了。”
說著就要起身。
張星憶眼明手快,連忙把他按住,“別忙,話還沒說完呢,著急什麼?”
“還有什麼事?”
“方才不是說過了?涼州那邊有人過來了。”
“這算什麼事?按定下的章程辦就是了。”
針對涼州的各方勢力如何處理,護羌校尉府早有計劃。
現在大漢是以收復關中為頭等要事,所以這一兩年內沒打算進兵涼州。
畢竟涼州這地方,並不是僅僅羌胡叛亂這麼簡單。
叛亂的背後,往往還有地方豪強的影子。
實際上涼州胡人的日子往往並不好過。
他們受到豪強的壓迫,在很多時候,不得不叛亂求得生存。
而有的時候,地方豪強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甚至還會慫恿胡人叛亂。
更不要說,涼州地方豪強之間的關係也是盤根錯結。
如果大漢先吃下涼州,那麼至少就要三到四年的時間才能理順這些關係。
這還是在馮永掌握了大殺器的情況下。
如果像後漢那樣,別說十年八年,甚至有可能一直深陷在涼州叛亂的泥潭裡也未可知。
時間還不是最緊要的,最緊要的是,治理涼州要牽扯到大漢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同時東邊還要承受著曹魏的巨大壓力。
這就相當於兩線作戰。
兩線作戰是要不得的。
所以針對涼州的複雜情況,護羌校尉府,制定了一系列計劃。
有滲透,有拉攏,有經濟控制,等等。
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此四郡,是涼州的最精華核心地區。
同時也是地方豪強關係最複雜的地區。
還是那句話,在沒有完全掌握知識解釋權和智力資源的情況下,該妥協的時候還是得妥協。
現在馮永就是用涼州四郡來熬粥,不管是胡人叛亂也好,地方豪強擁兵自立也罷。
亂的都是曹魏的地盤。
等他們亂夠了,等大漢能騰出手了,再去治理,那就方便多了。
不破不立嘛,破而後立,才更方便。
所以自金城一役,馮君侯已經在研究關中的對手了。
至於涼州的敵人,只要他們不出來搗亂就行。
哪知張星憶看到到他這副態度,不禁有些惱怒。
“你這是多久沒有看府上的公文了?是不是光顧著每天在後院抱孩子呢?”
馮軍侯怎麼可能承認?
“胡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