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將軍或者在政治敏感上比不過張小四。
在大局統籌上比不過馮某人。
但她無疑有著極為驚人的戰場敏銳性。
可能是遺傳的天賦,也有可能是在那場荊州鉅變的生死一線中被逼出來的潛力。
僅僅是從郭淮略有異常的撤退中,就可以從蛛絲馬跡裡推斷出關中可能有變。
不管這個判斷對不對,但終究可以看作是一個警告。
按關姬的判斷,司馬懿很可能在河東陷落,最遲也是在渡口失守的情況下,就開始全面收縮戰線。
放棄長安以西,把關中所有的魏軍都收回長安至潼關,沿渭水一帶佈防。
這樣的話,他就有足夠的兵力,以長安城和潼關兩頭為依託,西拒丞相,東抗涼州軍。
同時還可以順便屏護南邊的武關這條退路。
如果記得沒錯的話,參謀部也曾在推演過這麼一個局面。
這不是異想天開,而是非常有可行性。
因為長安城現在就是一個刺蝟。
司馬懿這些年來,以長安城為中心,在周圍十數里範圍,設定了無數的深溝壁壘。
說明他確實有死守長安的計劃。
石砲攻城確實厲害,但也得讓城牆進入它的射程範圍。
十數里的深溝壁壘,就算是在有足夠的石頭情況下,石砲在對壁壘造成巨大破壞的情況下。
想要推平它,攻入對方苦心經營的營寨,不付出代價是不可能的。
更別說壕溝之類,石砲對它根本毫無辦法,最終還是得讓將士們拿命去填。
最讓人頭疼的,還是肉眼無法看到的藏兵洞。
藏兵洞不但可防箭羽,同樣可以防石砲。
進攻方一旦停止放箭,開始進攻,藏兵洞裡毫髮無傷的防守方士兵就會忽然冒出來抵抗。
後世的凡爾登絞肉機,就是大量火炮用於進攻和運用深溝戰壕縱深防禦的較量。
德國在這場戰役中的失敗,標誌著軍事進攻的能力從頂峰跌落,戰爭主動權開始轉移到對手手裡。
火炮都沒有辦法做成的事情,石砲就想做到,未免太過異想天開。
當然,魏軍肯定是達不到後世近代軍隊的組織能力,有沒有這樣的土木工程能力也是個問題。
但料敵從寬是戰爭的原則。
更何況對手是司馬懿。
就算長安最後擋不住大漢,但只要利用人數優勢,拖住一年半載,同時讓漢軍付出巨大傷亡。
那就足以讓魏國多苟延殘喘好些年。
萬一運氣好,關將軍所假想的以拖待變有了轉機,那魏國可不就是國運隆昌?
唯一與參謀部推演不同的是,關姬從郭淮的撤離中,懷疑司馬懿有可能調動宛城荊州一線的魏軍,透過武關進入關中。
然後在洛水以南設伏重兵,準備迎擊自己。
這是一個寶藏婆娘。
馮刺史用手指關節輕輕地敲著案几。
這是他思考問題的表現。
迎擊什麼的,馮刺史並不在意。
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沒想著過河。
反而是如果司馬懿真如自家細君所料,調動了一部分宛城和荊州的魏軍進入關中,那裡頭的說法可就多了。
荊州一線的魏軍被調走一部分,那南邊的吳軍在做什麼?
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離開?
或者說,為什麼荊州的吳軍會眼睜睜地看著北面的魏軍調走一部分而無動於衷?
或許關將軍在這個判斷上,有個人感情因素在裡面,畢竟荊州之變,是她這輩子都解不開的心結。
但以吳寇咳,是吳國,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