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笑顏開:“就等著你這句話呢,還不趕快與我們說說?”
對馮君侯的真正目的,她不是沒有猜想,至少控制荊州糧食供應,她是早就知道的。
但此時聽到馮君侯已經不滿足於此,實是讓她又驚又喜。
馮君侯看看坐在自己左右的兩位賢妻,然後得意洋洋地指了指北邊:
“幷州是三娘打下來的,幷州的冶鐵之權,是四娘幫忙拿下來的注:幷州也包括了九原故地。”
“以後幷州所產的鐵器,肯定是要比漢中冶所產強得多。”
就算質量沒有太大提高,但標準會更加統一,而且產量更會是一個飛躍。
事實上,若是當真能在幷州找到無煙煤,鐵器的質量肯定也會大大提高。
大漢軍中人手一把神兵利器不是夢。
“所以關中一戰之後,大漢的軍中器械,恐怕又要再換一批了。”
如果說,丞相北伐隴右以前,大漢軍中的主流兵器,與魏吳並無二制,算是第一代。
那麼取得隴右之後,以阿梅為首的團隊,利用漢陽製造局所制定漢陽造標準,再交付漢中冶批次打造的盔甲兵器,則算是第二代。
第二代兵器,由於利用了大型鼓風機、焦煤、水力等先進技術鍛造,質量比魏吳兵器要好上不少。
但它也有不足之處。
那就是雖然早早制定下了標準,但這個標準是在第一代的基礎上設計的,帶有第一代的侷限性。
最關鍵的,是需要透過實戰不斷地進行各種調整。
就拿現在的陌刀營來說,武器配置比街亭之戰時更加地合理化。
最早的二代兵器和近年來更迭的二代兵器,已經有了相當的不同。
而這些年的屢次大戰,更是為阿梅所帶領的團隊積累了厚厚一摞經驗總結。
制定第三代兵器標準的條件,現在已經漸漸成熟。
很明顯,換完第三代兵器,就是為了與魏國爭奪中原與河北去的。
“到時候軍中那些淘汰下來的兵器,總不能都拿去打造農具吧?”
農具對鐵器的要求沒那麼高,全部拿去打造兵器那是浪費了。
肯定也不能像淘汰第一代兵器那樣,大規模地流入胡人手裡。
最多最多,也就是再給義從胡騎再配上一些。
“所以還不如借給吳國,一來利誘孫權,讓他儘可能地不倒向魏國。”
還是那句話,就算現在孫權心裡想著要背刺,難道他還真敢開“打下永安”這個地獄級副本?
那還不如去開合肥和襄陽這兩個困難級的副本。
特別是有了偽·鐵甲騎軍之後,相信自己足以對抗魏國精騎的孫大帝,不去嘗試著圓了合肥這個夢想,又怎麼可能甘心?
反正換了馮君侯,他肯定不可能甘心。
以己度人,馮君侯相信對合肥念念不忘的孫大帝,只會更加不甘心。
這就是人心,也是人性。
引誘孫大帝和魏國在合肥城下繼續放血不管是吳國的血還是魏國的血對大漢都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至於第二嘛,”馮君侯嘿嘿一笑,“正所謂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絕大部分世人,都是想著避難就易。”
“打造鐵甲騎軍所用,哪有那麼容易的?吳國需要一切從頭開始,就更是困難種種。”
馮君侯建立起連最薄弱的工業基礎都不算的大漢作坊業,都得花了十多年時間。
吳國想要從頭開始,談何容易?
“若是能買,肯定就是買更方便,省心省力省時間。”
“若是連買的錢都沒有,但又想要,那就只能是租了。”
這同樣是人心和